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大部分都是通过网络聊天来进行,其中群组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我打开微信,惊讶地发现自己有50多个群聊,尽管大部分都是屏蔽了消息的,但每天点不完的小红点让人心烦。尤其当班主任说他建了一个家长群,让家长们都进群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我不会把这个进群二维码发给我父母,我并不想他们进这个群。尽管我妈妈最后还是成了家长群的一员。

我从来都不是不喜欢父母和老师交流太多关于我的事,毕竟父母和老师都想多了解我一点,最终还是为了对我的教育。家长群促进老师或者说是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这个初衷是好的。但是,我妈妈进群后就后悔了,她说,每天看见一些家长和老师聊天,都是各种恭维的话,什么“老师辛苦了”“老师你真是尽职尽责”“我们的孩子让你教真是很幸运”……我妈妈是“嘴笨”的人,从来不说这样的话,每逢过什么节日家长群里红包横飞的时候,我妈妈总是不抢也不发,她也没有和老师有多深入的交流,就这样她渐渐被“边缘化”了,我也被“边缘化”了,老师的眼里似乎看不到我,尽管我成绩也不差。

后来,我们要办个活动,奇怪的是班费不是我们出了,直接在家长群里收,美其名曰:赞助。这就有趣了,各个家长发的红包一个比一个“含金量”高,换作是学生,这个叫攀比,可是对家长来说,这是量力而行。我妈妈特别不好意思地跟我说,她给的班费特别少,我说,没事儿,很多人不差钱。直到今天,我毕业两年了,当时筹集的班费还有一千多块钱,期间还用剩下的班费办过两次同学聚会,尽管我都没参加。

这个家长群后来怎么样了,我不知道,因为我妈妈在我毕业后就退群了,只是听说,还有些家长一直在和老师交流着孩子的“学习问题”,而那些孩子,依旧被老师关注着,随便发个自拍照老师都会点赞。

而实际上,家长群面临的争议还很多,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亲身经历,也足够让人反思,如此的家长群,真的有存在的意义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