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橙北果 | 两颗种子与革命老区的美好生活

新华社西安10月29日电(记者沈虹冰、姜辰蓉、邬慧颖)深秋时节,在陕西省北部的延安市,一片片果园在黄土地上延展,红彤彤的苹果沉甸甸地坠满枝头;与此同时,在1600公里外的江西省赣州市,红土地上的脐橙也已成熟,金灿灿地掩映在绿叶之中。两地果香飘荡,果农丰收在望。

陕北与赣南,一北一南,远隔千山万水,却都是中国共产党留下坚实足迹的“红色地区”,也是党的执政思想和理念孕育、实践的“革命老区”。

  果农在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东井村的果园里收获苹果。(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

陕北与赣南两地总人口超过1500万,如今也是扶贫攻坚的重点地区。2012年,中国政府颁布文件,明确要在陕甘宁建设“特色果品和中药材产业带”,推进苹果等良种苗木繁育和产业化发展,在赣南“建设世界最大的优质脐橙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有机食品生产与加工基地”。

又是一年丰收采摘季,看着满园的红苹果,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果农冯文辉希望着今年的苹果能继续卖个好价钱。“我家有5亩8分果园,去年一年苹果的纯利润将近4万元。这几年收入增长,生活改善很快。”

  果农在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东井村的果园里收获苹果。(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

冯文辉所在的冯家村现有350户,约1300口人,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种植苹果。村民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在洛川,像冯文辉这样的果农多达20万。

时光回溯至1947年,当时,陕西洛川还未引种苹果,许多地方一亩地年景好时也只能打300斤粮食,一些人不得不外出“讨饭”生活。经过70年的推广和建设,洛川县苹果种植总面积已达50万亩,总收入达到40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已超过1万元,全县60%多的果农户年均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曾经吃不饱饭的穷县,成为令人艳羡的高收入县,创造了“黄土高原的奇迹”。

  2016年,贫困户在信丰县大塘埠镇长岗村一家果园里挑选刚采摘的脐橙,并进行分类装箱,每人每天收入达100元。新华社发

同样是一颗脐橙的种子,改变了“山多地少”的江西赣南老区发展轨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脐橙在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等地试种成功。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如今,赣南已成为“世界橙乡”。

“一棵脐橙树,相当三口猪”——这是赣南老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47岁的丁有生对这句话有着深刻的体会。丁有生是赣州市于都县小溪乡左坑村人,原本与妻子在外打工,两人每月收入加在一起不足2000元,是村里的贫困户。

“家里有年迈的父母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收入不够一家人的开销。”丁有生说。2009年,丁有生夫妻回到老家,在村干部帮助下,用借贷来的8万元承包了一片脐橙园,种植了500棵脐橙树,并得到了基层政府的技术支持。

如今,丁有生的果园脐橙树已增加到1100多棵。2015年,果园迎来丰收,产果9万斤,毛收入达到20多万元。

一颗颗金色的脐橙,为丁有生家的生活带来了金色的希望。“现在守着这些果树,我每天都充满了干劲,生活大有奔头。”丁有生说。

在赣南老区,已有70多万群众通过脐橙产业脱贫致富。

长期以来,缺少产业支撑是中国偏远地区贫困的重要原因。在扶贫政策和扶贫人员的帮扶下,许多地方稳定脱贫,正是得益于脐橙、苹果这样的产业长期培育和推广发展。

“延安有300万亩苹果,每年为100多万从业者带来超过100亿的收入。”延安市委书记徐新荣说,“在延安的脱贫攻坚中,苹果产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南橙北果”这样的产业形成中,受益的不只是种植农户,不少弱势人群也在产业发展中实现了脱贫梦,开启了美好生活。

屈万平是陕西省洛川县交口河镇弥家河村村民,自小患有脆骨病,5口之家曾贫困不已。而如今,屈万平只需在电商平台敲几个字,就可以把自家种植的苹果卖到全国各地。

得益于这一脱贫“处方”,屈万平现在每年纯收入有3万多元,这个家庭也从社保兜底户变成了创业脱贫的示范户,一家老小的生活再也不是沉重的负担。

2016年,洛川县实现脱贫2517户7516人,按照县里的脱贫计划,2017年底,剩余贫困人口将全部实现脱贫。

  信丰县引进的农夫山泉果业有限公司全自动化脐橙分拣生产线一角。新华社发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这是党和政府的承诺。过去五年,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

在不同地域、气候中生长的两种酸甜味水果,为革命老区带来了历史性转变,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命运轨迹就此改变。

从细弱的小苗扎根壮大,“南橙北果”终成燎原之势,在改变革命老区群众生活的同时,也给世界送去了“甜蜜”,成为了中国的出口“名片”。

随着十九大召开,陕北与赣南两大革命老区群众有了新的期盼。

“我们不能止步,还要在党中央带领下,努力种出更好的果实,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冯文辉说。

(原标题:南橙北果 | 两颗种子与革命老区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