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水浒传》的人们一定对这样一句话特别的熟悉——
“小二,来二斤牛肉,筛一壶好酒!”
《水浒传》的好汉们似乎不像现代人那样看菜单,进到馆子里张口就叫菜。有一幕写的武松下馆子,店家表示馆子里只有熟牛肉,武松直接说切点下酒。店家随后就给武松切了2斤熟牛肉,武松也是吃得很痛快。
这食物量也太大了吧?小说描写太不真实了吧?然而,武松吃得真的是牛肉吗?这才是很多人最会忽略的地方。
看古代,不能总是用现代的眼光。如果你得以穿越到宋朝,牛肉并不是像电视上演的那样随便点!
古代是在木牌子上写菜名,但绝对没有任何一个店家敢写:XX牛肉牌!为什么呢?
古代十分重视礼法,牛是祭品中最高级的。西周时期就规定诸侯无故不可以杀牛。在汉朝,如果你把牛杀死了,你是要偿命。汉朝以后,就没有这么严苛。唐朝,杀了自己家的牛坐牢一年,到了元朝,就是100大板。假如宰了别人家的牛,责罚更重。
《水浒传》中,假如你不是因为要保护自己而把别人牛杀了,那你就会被脊杖20,并服役一年。这样的惩罚,谁还敢去杀牛做菜?其实,梁山好汉们说的是:“切二斤羊肉。”
根据《清波杂志》,北宋时都御厨都只可以用羊肉。
很难吃到牛肉,那为什么书中的好汉们总是被安排吃牛肉下酒?
一、施耐庵所处的时代决定了梁山好汉吃牛肉。《水浒传》是元末明初写成,那时是游牧民族统治的,上层社会可以吃牛肉,可能是作者吃过后对牛肉印象深刻。。
二、主流说法更加贴切:用吃牛肉来表现反叛精神。这样写能够表现出好汉们无法无天的生活。
三、明朝皇帝姓朱,自然不能写吃猪肉了。和牛肉相比,别的肉似乎少了豪气:
“小二,二斤酱牛肉,一坛好酒!”
很气派有没有?加入你喊:“小二,来2串大腰子,一盘花生米,一碗酒”。气势明显就弱了N个档次!
喜欢就关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