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外国人在网上晒出了一张 Suprme x LV"棺材"的照片,随后国外潮流杂志 Hypebeast 证实了事件的真实性,于是乎这款六位数的"棺材"不经意间成了“网红”,传入中国后也引发了一场网友们“死都死不起”的感慨。

在集体自嘲中解构严肃

当然,与以往曾经出现过的“豪华尸袋”时大家的态度一样,根本没有人关心商品本身的内容,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地自嘲着:

“妈的,对不起,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这年头,死都死不起了。”

“生而为人,我很对不起。”

“有钱人的世界我不懂。”

“贫穷使我长寿。”

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前两天“双宋”天价婚礼几乎相同的评论:

“评论让我单身。”

“贫穷限制了我对爱情的想象力。”

客观来看,无论是“双宋”的天价婚礼,或是LV推出的“死不起”的“棺材”,我们看到围观者表达的内容主体评论,往往都从事件本身,最后延展到集体自嘲 —— 这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时代围观群众解构一些严肃话题的常见方式。

自嘲与过度自嘲

自嘲,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乐观的心态,大部分普通群众可以通过集体自嘲解构事件本身的严肃意义,让“我就买不起”“我也死不起”变成了一件相互之间有趣味的谈资。

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将这些本身就带着哗众取宠意味的事件赋予了娱乐性质,能让人们在事后的反思中品味到这些事情的荒诞感。

适度的自嘲是有意义的,它让普通人不会产生“我永远也买不起我很悲伤”的心情,而是就像百年前的农户看着地主和几个老婆打架一样津津有味,事件透露的贫富隐喻意义已经完全被调侃所消除了。

然而,过度的自嘲与无休止的自嘲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它会给经常关注这些娱乐新闻的人们一个不健康的心理暗示:我永远用不起类似的商品,所以更不用极端努力。

这种情况无疑是存在的,尤其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这句辩证的话,在类似的新闻下面正在变成了绝对的真理,给了许多人不良好的暗示,贫穷真的限制人的想象力了么?

一定会,但不是全部。因为无法接受贫穷而拒绝努力同样会限制你的想象力,因为看到了“死不起”的“棺材”就觉得这是社会的常态更会。

类似的评论正在潜移默化地给围观者灌输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这无疑值得我们正视它并有意识地纠正自己的心态 —— 一个个被娱乐需求而放大的特例,不代表正常世界的全部。

天价“棺材”,到底是什么?

那么,这样一个“棺材”单纯地是为了哗众取宠么?自然也不是。

商品的价格通常由它所承载的社会劳动价值所决定,比如我们日常消费的衣食住行等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属性的商品通常与生产它们对应付出的社会劳动量所匹配。

但有一些商品被赋予了劳动价值以外的内容,就会呈现出与它实际及使用价值不匹配的价格,比如赋予了文化传承的古董等,自然会超出亿万倍它本身的使用价值,而在我们这个时代,因为生存资料以外物质生活的极大富裕,奢侈品也成为了最显著的代表。

网红“棺材”鲜艳的红色搭配风格与 LV 和 Supreme 显眼的标识,就让这样一个严肃的物品带有了奢饰品消费的性质,在基本的商品已经过度生产的时代背景下,显然有很多人愿意为这种能“显示自己身份”的特殊商品消费,但是,商品究竟买得值不值得,使用者似乎是没有机会评价了…

在网络里娱乐至死,在生活里认清世界

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过去没有透明网络的时候,富人铺张浪费的死法是不会让所有人都羡慕且自嘲的,因为没有信息的渠道,普通人根本找不到可以对比的信息,而今天是一个结婚、生子甚至是死都要被人放大无限围观的时代。

信息的丰富让人们惊慌失措,一些缺乏自我判断能力的人很容易因为看到太多荒诞的事情而忘记大多数人的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没有那么多夸张的事情时时刻刻围绕在身边,贫穷并没有限制自己的想象力,反而欲望的沟壑却延缓了自己努力的步伐。

在娱乐至死的年代,我们可以在网上通过参与到群嘲与自嘲来体会网络娱乐的快乐,但不能将其视作生活本身,而应认清世界,警醒地提示自己,那与自己无关。

最后,一段非常切题的语录送与大家 ——

5 万、10 万、 30 万。有这么大差别啊。左边是胶合板的,接下来是金属装饰两边雕刻的,最贵的是扁柏制成的。材料和装饰不同啊。是啊,虽然烧起来都一样,躺在里面也一样,人一辈子买的最后一样东西,是由他人决定的。总觉得有点讽刺。——《入殓师》

▌作者简介

李枫,自媒体从业者、视频作者、娱乐公关、直播公关、媒体营销从业者,业余爱好写作,对炒作、危机公关、形象公关等内容十分熟悉,喜欢对社会热点用中性的角度提供能帮助人反思自我的方法论,或提供读者可以争论思考的观点

题图:沫沫

校订:吴巍 / 姚色丰

微信公众号:新生大学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