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装剧中,人们都把皇帝的“女儿”称之为公主。然而,我们有几个人知道“公主”称号的由来呢?那今天我就来说说“公主”是怎么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秋公羊传》记载:“天子嫁女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意思是,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自己是不能主婚的,而是请和自己同姓的诸侯作为长辈主婚。诸侯的最高爵位是“公”,故而天子女儿就有了个称号——公主。在先秦时期,可以被称为公主的的并不限于天子的女儿。《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公叔为相,尚(迎娶公主叫“尚”)魏公主。” 可见,诸侯之女也称为公主。先秦诸侯女儿也称“君主”,如《史记六国年表》记载:“秦初以君主妻和。”《索隐》解释道:“君主,犹公主也。”
到了汉代,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建立,称谓之间的等级观念也就严格了起来,公主成了皇帝女儿的专用词,诸侯之女改称翁主。
唐代学者颜师古在注释《汉书高帝纪》时解释到:“天子不亲主婚,故谓之公主。诸侯即自主婚,故其女曰翁主。翁者,父也。言父主其婚也。亦曰王主,言王自主其婚也。”不仅如此皇室内部的公主也有区别,皇帝的妹妹称为“长公主”,皇帝的姑姑叫“大长公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主之称,历代沿用,汉代以后,翁主,王主的称号就废除了。唐代进一步规定: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等,享受一品待遇。皇太子之女封为郡主,视从一品,王之女封县主,视正二品。

这套制度实行以后变化不大,但到了北宋时期,曾经出现了两个例外:一是北宋初年,皇帝赵匡胤为了表彰开国元勋赵普和高怀德,特封高怀德之女为郡主,赵女为县主;二是宋徽宗时期,一度改公主为“帝姬”,郡主为“宗姬”,县主韦“族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代有有所不同,凡皇后所生的,称为“固伦公主”,宠妃所生,称为“和硕公主”,“固伦”“和硕”是满语,前者的意思是“国、至尊”,后者的意思是“一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主的来历颇有历史渊源,而且在后来的演变过程中不断变化,直到辛亥革命爆发,“公主”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无论怎么说,“公主”称呼是女性在封建社会中一种尊贵身份地位的象征。每个女孩子都有一个公主梦,但不是所有女孩能成为公主,既然没有了公主命,那就要有女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