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工智能真的越来越火了,在文科生的课堂上一周居然能听到四次,连毛概老师都在感叹人追求的长生不老的可实现性和相关职业的可代替性。 在这个人人都能说两嘴AI的现在,真想悄悄问圣僧,人工智能时代真的要来了吗?

最近读了几本书,先把清单列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必然》凯文凯利

2、《人类2.0:在硅谷探索科技未来》皮埃罗·斯加鲁菲

3、《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尤瓦尔·赫拉利

4、《奇点临近》雷·库兹韦尔

5、《大数据》涂子沛

6、《大数据时代》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

书单

然后声明一下本文科僧确是不太懂技术,瞎说的言论您可随意嘲笑,若有引导性错误敬请原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超人工智能时代何时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图为柯洁与AlphaGo围棋对决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通俗一点讲,我们现在用的手机智能识别、机器人等都是人工智能。更通俗一点,我认为就是人类智慧在机器上的扩展。

有一个著名的调查把人工智能分为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三个层次。弱AI的话就是现在,机器只能为我们所用,没有自主意识,只能在人类授予的数据代码基础上行动。比如在围棋界所向无敌的阿尔法狗,你让他去教唐诗宋词它就难以做到。强人工智能大概指机器达到和人一样的水平,有感情,会思考,能举一反三。超人工智能呢,牛津哲学家Nick Bostrom 把它定义为“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聪明很多,包括科学创新、通识和社交技能等”。到时候谁是统治者,似乎又成疑云。

预测比较大胆的是库兹韦尔,他的《奇点临近》这本书我高考完就买了,但那会实在是看不懂,如今人工智能一热,才又在得到APP上听了解读。他主要是讲摩尔定律让人类技术在2045年达到奇点,这时候我们的技术无比牛X,人类将进入新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新时代里,人可能不会再是我们现在这种形式上的人。库兹韦尔和尤瓦尔都认为生理上的人脑的思想、情感、种种反应不过是一种算法。比如说,你今天中午想去食堂吃一碗猪肉白菜的水饺,你可能觉得你特别想吃。但实际上,是大脑皮层先经过某种操作(可以理解为物理化学反应)成像,然后才产生意识和欲望。这种意识欲望驱动你去做你认为自己发自内心很想去做的事情。他们做过一种小白鼠实验,把小白鼠脑袋里插上几个芯片,便可以操纵老鼠的行动。这种操纵并不是五花大绑逼迫你的,而是让你自以为你愿意。这简直就是武侠中的迷魂汤啊,真的在夜色中听的我瑟瑟发抖。

所以其实人类的思想、欲望、种种反应,乃至灵感?都不是说有一个外在的信念或者说我们常说的内心驱使的。而是一种人脑中可捕捉的反应。而现在的科技好像能做到用什么光捕捉人脑头像了,就是在大脑反应之后把你的想法读取出来,然后储存进计算机,这样就可以永远延续下去,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灵魂不死了。这也就是毛概老师口中的长生不老快要实现了吧,那时候可能我们是换了副躯壳,淘汰掉了这只能陪伴我们几十年的皮囊。但也有人说伴着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的同步发展,就用这副躯壳长生不老也不是不可能。当然认为这样变了样子的活着早已不是真实的自我的也大有人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假定思想和意识能永存这个假设存在,按照人工智能学家的说法,我们可以开始更加高级的探索啦!我们可以去牛X哄哄的探索太空。我们就把机器运输到太空,然后以超高速度将人脑的信息传递到别的星球,然后在那儿繁衍生息,这不效率高多了嘛,又快又不生病。按尤瓦尔的话说,那会的我们不再是普普通通的人了,会有一部分真正的精英经过系统检测变为神人。我想大概就像三体里的主人公罗辑、程心那样被选中来承担某项责任,穿越时空俯视一切。

虽然越往后我们还越觉得很遥远,我也不是很懂各种定理。但抱着一种开放的心态,或许我们就站在这个位置。能做的就是去拥抱这各种可能性。

或许还有捧着这野心,膨胀这野心。人类从茹毛饮血到封建社会到建立当今灿烂的文明,我们历经饥饿、瘟疫、战争,过上了现在温暖幸福的小生活。接下来做什么呢?仅仅保护环境安居乐业?不,人类的探索欲不会消失,前进的脚步不会停止。我觉得这股向未来大步迈的趋势不会止住。无论未来是黑箱子还是白箱子,无论前方是花朵还是爆炸物,我们不知道,也要前行!这种探索,是我相信的必然,是我已知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的职业真的会被取代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好多个不同场合和人讨论过这个问题,毕竟关系到大学生的择业就业。前几天刘强东还在京东某大会上还说人工智能让我们逐渐告别危险性极高的行业,转变了工作类型。其实那些某某行业被替代比我是不太相信的,尽管说像搬运工这种劳动力型的重复劳动可替代性高一些,但如果之前的理论成立,byebye不过是时间问题,警察、科学家和公务员也不是绝对安全的。另外,美国劳工部发布的研究称,现在65%的小学生长大后从事的工作都是现在不存在的。于是一个问题一直萦绕耳畔:我们还能做什么?该朝着什么方向去?

我们来屡一下逻辑。工作大概有这么几种:

(1)人类能从事但机器人表现更佳的工作,比如说汽车,计算器,这些工作似乎感觉人越少参与出错会越少。

(2)人类做不了但机器人能做的事情,比如CT扫描仪等精度要求极高的工作。

(3)人类想要从事但还不知道是什么的工作,比如以前不会有外卖小哥和码农,以后技术进步催化出的新工作我们还不知道是什么。

(4)刚开始只有你能做但机器人做不了的事情,比如芭蕾舞演员、服装设计师、运动员等印在名片上很独特的工作。

我之前一直和同学说创意写作这个专业如果有才的话肯定未来很有前途很赚钱,因为可替代性低啊,只有你能写出你脑中这些奇奇怪怪的回路。短时间内机器学习暂时还达不到灵感迸发的这种功能(我这么认为),那我们这代人在择业时肯定像法学啊、咨询啊(偏非量化的那种)、非虚构写作啊、市场销售和公关啊等等和人打交道,需要社交技巧的可能还会比较吃香。但是探索的脚步不会让人工智能止步于当前这个只会听单项命令的阶段吧,所以第四种工作也不是长久之计。让我们来畅想一下,人工智能通过以往的节奏经验瞬间创作几百首我们觉得很好听的歌曲,按照你的阅读喜好自动生成几百篇类似套路加新知识的文章,通过全身传感器打造独一无二的护理计划并可以微调,能够交谈的玩具乃至可以说知心话的性爱玩具。

凯文凯利给我们提出的办法是要主动和机器之间形成一种共生关系,即人的工作就是不停的给机器安排任务。他预测将来可能你90%的同事都会是机器,没有机器的合作你一己之力可能并不能做成什么事情。所以有些工作该放手放手,然后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去构想新的有意义的工作吧。这也是类似于产业升级的一种工作升级吧。他说,这知化的一切,都是必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值得警惕的是人类智能的退化,每和机器打一次交道就意味着你和周围人的互动机会减少一次。这或许就导致了人向机器靠拢的速度远大于机器向人靠拢的速度。人类一直想要无所不能,却慢慢开始接受机器的无所不能和自己的渐渐平庸。皮埃罗去采访了奇点大学的讲师沃森,他提到凯文凯利上面那个办法的问题,就是如果我们给机器人安排错了工作,或者利用其做恶的工作,那带来的坏影响也是不可预估的。皮埃罗还给目前我们这一代人提出了短期性的建议。第一是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和创造力。注意是知识,不是技能和信息。大数据时代,“T”字型人才会越来越受欢迎,就是那些见识广博同时专业技知识又很深的人。二是厉害的情景理解能力,人的这种灵活度目前机器学习还比较难达到,比如我们丰富的中文里不同的意思,可能你偷笑着说一个“老司机”他并不能迅速get到笑点。在不同的情境中迅速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也就可贵了。最后一点就是,想想如果机器出故障了,你是不是那个能迅速接手的人!

怎么说呢,What will be ,will be.你拦不住的,索性张开双臂,冲着长期的趋势,看着短期的方向,随着自己的喜欢。该干嘛干嘛,莫过于纠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的诸多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个文科生,在科技发展的第一时间估计考虑的不是何以运作,而是何以伦理的问题。考虑的不是能不能,而是对不对,该不该。

皮埃罗认为人和机器人的最大区别在于机器人是在模仿人类理性的“机器思维”,而不是先天的“符号思维”。比如说我们会祭天,信佛,创造巫术。而你难以想象一群机器人围着篝火手舞足蹈祈求某个心愿。同样的,尤瓦尔也指出,虽然在科技发达的现在,宗教仍然有着不可战胜的力量。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大特征并不是劳动,而是会创造一些虚的概念,就是一些并不真实存在的形式,你却无比信奉。比如说,公司,你摸不到它却愿意为这个文化效力。比如说国家,让你热血沸腾满是感情。真正厉害的并不在于什么是正确的事实,而是让你以为什么是正确的事实。人类创造了宗教和这一系列形而上的东西,造就了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自由平等法治等一系列共同的缔约,运转这个社会,同时给每个人以奋进的意义。而尤瓦尔预测现在人工智能可能会使自由主义这个故事讲不下去,人不再是最宝贵的灵魂,一切打破重来,规则怎么玩还不一定。

《未来简史》的部分我是听万维钢解读的,上半段的时候一直在路上边听边说,真牛X好牛X。后半段的时候就一直在暗自嘀咕,不可能,你胡说,FUCK!是恐惧了。

我们从小就被一个问题环绕着,“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有什么意义?”我高中时甚至专门采访过有十个同学,然后把答案记在小本本上。大多数人的确没想好活着是为了什么,就像许三多说的一样,“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有意义”。然后我们被慢慢灌输很多价值观,目标和社会规则,不断跑啊跑。我有时候会遇见很多让自己激动到觉得要幸福死的瞬间。但现在可能在浩瀚的时空中发现那些什么不是,渺小到看不到相对存在的价值。就会有一种《星际穿越》里男主在去进行宇宙探索之前对着孩子外公表现出来的那种无奈,是力量远远不及的那种落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我做的这一切并不像我理解的那样伟大,那还在这儿瞎较什么劲呢?

我们一直以为没有人比我们更了解自己,但现在可能算法比你更了解真实的自己,那我们的价值和意义又在哪里呢?

如果真的像尤瓦尔说的未来分为无用之人和神人,那我不能选择和改变自己命运的话努力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的恐惧是在这些个地方。

但万维钢老师的解读我觉得非常正。不如过好当下,继续坚持自我,坚守我认为一切正确和有意义的,爱我所爱的。同时不盲目相信自我,不慵懒的蜷缩在现状之中。以及,继续改善我们的生活,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有趣的小TIP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创造机器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让我们更幸福吧。幸福不等于物质上的丰富和有用,也不是长生不老的附加品。什么是幸福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的理解大概是一种不狭隘的快乐。是指你不伤害别人同时不肤浅的沉迷于表面的一种快乐。《圆桌派》上香港科技大学的机器人魔镜说自己的目的就是为人类服务,虽然窦文涛直呼“好可怜”,但我们探索人工智能的大半目的确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眼不远的将来,我觉得可能在未来几十年乃至十年内可能发生的有趣事情想在这里提一下。

第一个是区块链,虽然涉及非法集资在中国被禁止了,但想想它去中心化的能力还是让人叹为观止。全球网络计算机共同使用和修改一个账户,这样谁也没办法做手脚。同时想象我们进入一个餐厅,进去点餐然后吃完就走,一切交易付款自动进行。不仅实现了我们现在马云爸爸要做的无现金时代,更进入一种无移动支付时代。当然问题和考验还很多,这里部分析了。

第二个就是形成与屏读。我们当前的网络世界基本是搜索引擎搜到的这些,但并没有覆盖大部分的数字世界。未来超链接的触手会伸进每一个视频,每一段游戏中。你在游戏中发生的事情和在视频中说的一段话像如今百度百科的一个关键词一样可瞬间抵达,并不需要你知道这个视频和游戏的名称。超链接还会连接实物,帮你在全屋搜索你弄丢的一枚戒指。会穿越时间,查阅到过去某年某地点的状态。所有的文字、元素被交叉链接,你说一句话就知道你上次说这句话是什么时候。手机会遥控大多数的实物,一切监测出现在你独特的屏幕上。而这,在现在推出的一款款智能产品中已初见端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就是共享、流动、减物质化。而我最期待的,就是交通上早点迅速缩减时间,超越空间,让我可以回家方便些,旅途轻松些。

《必然》中有一句话让我觉得浪漫无比。他说,今天确实是一片广袤的处女地。你没迟到。

我们想成就点事情,就必然顺着时代的脉络前进。不管未来走成什么样,不管和AI处成什么样,前进就是了。也为不白来这世上一回。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