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孩子性格不好。”是我们常听到,也常说起的一句话。

那么,什么是性格?

——心理学的角度上讲,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什么情况下,我们会评价一个孩子性格不好呢?

可能是因为孩子放学回家又不和爸妈打招呼了、又躲在自己房间打游戏了、又说话伤人了、又对亲戚家人不礼貌了、又发怒了、又和你冷战了、又自私犯懒了……

如果是偶然发生了上述的情况,我们会去想是不是孩子最近遇到了什么事?

但是,如果上面任意一种情况经常发生,甚至是一种常态,我们不得不去联想,这孩子是不是性格有问题?

孩子的性格除了影响自己的生活、影响父母的幸福感、还很大程度决定了自己的学习、决定自己将来的命运。

当发现孩子的性格不好时,除了生气和着急,我们是不是尝试去改变一下呢?孩子的性格是怎么养成的?

性格养成与家庭环境

蒋方舟,9岁出书的写作神童,今年已经29岁了。现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

她7岁开始写作,9岁出版散文集。15岁,获中国少年作家杯一等奖;19岁那年,蒋方舟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在节目圆桌派当中,蒋方舟和观众谈论了自己谄媚的性格是怎么养成的……

节目中,蒋方舟说大概是五岁的时候,自己的谄媚型人格就被解锁了,奶奶生了7个孩子,蒋方舟的父亲是最小的一个,所以蒋方舟也是家里的老小,她说对她来说每次春节就是小孩的一个综合评比的一个过程。

父母让孩子载歌载舞表演节目,多少是有些攀比炫耀的小心思,但无论是蒋方舟的爸妈或者亲戚们,也是抱着大过年让大家高兴的心态吧。他们估计也没想过,鼓励孩子表演的举动会对孩子的性格影响那么大。

我们容易聚焦在学习成绩上,性格养成却被忽视了。

什么是性格好?

我们形容一个大人言行不当时,我们会说对方:“你怎么像个孩子似的”。

在我们的认知中,孩子之所以被称为孩子是因为他没长大,这意味着我们是默认孩子是会有不成熟、不讨人喜欢的一面的。

想想看在生活中我们认为的“性格好”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呢?

真实情况就是,一个性格越好的孩子越不像个”孩子“。

性格好,其实是个很宽泛的定义。

但是,让人觉得舒服,才会被认为是一个性格好的孩子。

在我们的眼中,Jasper无疑是一个性格很好的孩子,因为他让人很舒服。

他会照顾他人的感受,在嗯哼因为想爸爸不想吃饭的时候,Jasper耐心地哄他,还故意用剪刀石头布哄他开心,还会故意出布输给他。

他懂事和善良,会照顾朋友,关心别人,认真地为其他人加油、鼓掌。是不是不太像一个4岁的孩子?

罗素:孩子应该塑造4种理想性格

活力、勇敢、敏感力、理解力

勃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被孙中山誉为“最了解中国的外国人”。

鲁迅的太太许广平,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罗素的话》,交鲁迅先生批阅。鲁迅阅后,写下这样几句:“拟给九十分,其中给你五分(抄工三分,末尾的几句议论二分),其余的八十五分都给罗素。”

罗素是一名数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毕业于剑桥学院,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他的爷爷曾将两度位居英国首相,家世显赫。

但最重要的是,罗素也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在1921年结婚后,他拥有了两个孩子。对教育的兴趣愈发浓厚了,他在1926年正式出版了《教育与美好生活》(EducationAnd-heGoodLife),这本书1年之间重版了6次。全书共3大部分,分19章,也对当时的英国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这本书涉及到的内容很多,有关于现代教育,有关于道德教育,论及诚实、惩罚、交友、爱与同情、性教育等内容。

其中,罗素特别强调我们要重视孩子的性格养成。

并且提出了孩子应该塑造4种理想性格:活力、勇敢、敏感力、理解力。

为什么罗素会专门提出这4种理想性格呢?

这4种理想性格又该如何培养呢?

1.活力

罗素洞察出活力与学习主动性的关联性——“它会增加我们的快乐,同时减少痛苦。它使人们更容易对外界事物产生兴趣,从而提高人的观察力”并着力挖掘活力的教育价值。这里的活力主要指生理学上的生命力和心理学中的好奇心,是激发一个人求知欲的内驱力。

2.勇敢

枝繁叶茂的生命之树,来自对过去的阴影经历和对未来的负面预测产生的不安和恐惧,在罗素看来就是阻碍通往自由和幸福的道路的主要障碍。因而我们需要帮助学生直面现实,战胜恐惧,为他们的心灵注入力量。罗素将勇气细化为几种形式,并且分析每一种形式的复杂特性,无所畏惧是一方面,控制畏惧是更高层次。

3.敏感力

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通常对外界事物拥有敏锐的感知力和快速的情感回应能力。某些小细节的处理可能带来行为上的大波动,因而敏感力更多地被认为是贬义词。罗素却认为适度的敏感不仅是对勇敢的有效补充也会为良好行为打下基础,根深才能叶茂。

4.理解力

罗素将智力的开发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明确指出灌输的错误与危害。罗素察觉到中国人“懒散”的特质源于处于稳定的状态对传统权威的习惯性接受。而这又与传统的教育忽视了好奇的价值、习惯于“你教我学”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理解力是决定活力、勇敢、敏感力的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好奇是激发理解力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