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历史上南征取得的胜利比较多,北伐取得成功的例子很有限,一般大家都以偶然来看待这个问题,也有部分人是宿命的看待这个问题,但是我认为这其中有必然的道理。

具体的战术,往往决定的是暂时的成败,经济的基础才是最关键的。比如,三国时期,诸葛亮可以招招领先,但是也在经济上奈何不了司马懿,而且诸葛亮进行的也是北伐。

但是在历史上却唯独只有朱元璋由南向北,一路逆袭,南方战胜北方最后统一全国,建立大明王朝。那么为什么朱元璋会逆天在南北对抗的过程中打败北方,统一中国呢?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古以来,便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王朝的争霸战争的焦点都是在中原地带,于是便有了“逐鹿中原”的说法。争霸靠的是什么,无非是人口,经济基础,军事力量,那么在南宋之前呢,北方一直是中国的的经济政治中心,北方地区的黄河流域才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如洛阳,如长安,咸阳,王朝的都城无一不是在北方,也只有北方的经济基础才能够支撑和维护一个大帝国,南方这还是处于荒芜地带,多山地丘陵地带,水域广布,土地贫瘠,南方的生产技术落后,人口稀少,南方还没有得到开发。

决定这个成败的关键在于古代的作战半径问题,我们设想一下,在古代一头牛拉着自己吃的草和赶车人的粮食,能够走多远,这个距离除以二就是一般情况下的作战半径,超过这个半径粮草就供应不上了。

没有粮草的供应,是难以作战的,诸葛亮对于司马懿也是屡屡输在这个粮草的供应上。而中国实际的情况是南方粮草丰富,人口密集,粮草的很大一部分可以在作战地就地解决,但是北伐就不同,北方寒冷的冬天是很容易进行坚壁清野的,这样一来南征与北伐在经济上的压力绝对是不对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些因素在南宋之后就逐渐的转变过来了,应该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八王之乱,五胡乱中华时期,北方战乱不断,北方的人口大量逃亡南方,安史之乱,靖康之乱后,同样也有大量的人口南迁,同时历代王朝都十分注重南方地区的开发,虽然在南宋之前尚不足以成为中心,但是也是当做后备力量来培养的。

南宋以后,南方得到持续的发展,临安,江浙苏杭一代成为经济中心,而北方则由于战乱,加上开发过度,潜力早已消耗完了。已经不是当初刘邦以关中之地的富饶而夺取天下的景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到了元朝末年,南方的在经济上早已超越北方,同时人口也是在在持续增加,同北方不相上下,甚至超越北方。这些都是对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前夺取天下的大环境分析。

那么在有了南北方的实力对比之后,那么朱元璋又是拼什么打败蒙元的呢?

第一:朱元璋占据了民族大义。朱元璋打着“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旗号的时候,汉族人民是将他当做拯救汉族人民的民族英雄来看待的,对他十分支持。这不是以往的王朝更替,而是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朱元璋的个人才能和他的集团文臣武将俱佳。朱元璋是中国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他的政治能力和军事能力甚至超过了同为底层出身的汉高祖刘邦。更何况朱元璋身边人才济济,李善长、刘伯温、徐达、常遇春、邓愈等文臣武将十分齐全。再加上朱元璋卓越的统筹能力,将这些人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第三:朱元璋策略高明。朱元璋当时的策略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在北方打得昏天黑地的时候,他却不温不火的在发展实力,等到实力足够称霸天下才出来打败陈友谅,张士诚等等,最后打败元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元朝在全国实行养马政策,导致最后砸了自己的脚,朱元璋等南方实力也并不缺少战马,骑兵力量也很强大,同时朱元璋的军队还十分注重火器。

第五:争夺天下的方针正确:分为三个阶段加以实施,其中第一阶段便是将攻占目标定在了山东地区,接下来专攻河南,最后占据潼关。

第二阶段则是直捣元朝大都腹地,攻克河北一带,从中心地区覆灭元王朝。第二阶段是整场北伐战争的关键时刻,若不能在此阶段将元蒙势力一举拿下,那么谈及收复北方实现统一的目标将遥遥无期。

最为艰难的阶段便是第三阶段,朱元璋下令调取各部主力从元大都南下攻取山西,并且收复陕西、甘肃一带,从疆土领域上实现北方地区的大一统。

1367年,朱元璋拜大将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统军25万开始进行北伐。朱元璋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一年以后,大军进入元大都。朱元璋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北伐成功的帝王,在此之前的孙权、刘裕、宋孝宗都折戟沉沙。只有朱元璋开创了了历史,建立了长达280年的大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