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上就是传统的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又称祭祖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流行于华夏文明圈,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民间祭祖,烧化纸做的衣服,或者印有衣服图样的纸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说中秦始皇征调孟姜女的夫婿到长城服役,孟姜女不远千里,为夫婿送棉衣,十月初一日抵达长城,却发觉服徭役的夫婿杞梁已死,尸首压在长城之下,所以孟姜女痛哭一场,感动上天,长城倒下,得见夫婿尸首,孟姜女于是祭夫,并把衣服盖在夫婿尸骨之上,延绵成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祭祀祖先,类似宗教仪式与习惯的行为。基于死去的祖先仍然深深存在后人心中,仍然会影响到现世,并且对子孙的生存有影响的信仰。俚语俗话说“吃菓子拜树头、饮泉水思源头”。

在大部分不同文化中,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不太一样,对神崇拜大多是希望祈求一些利益,但人们对祖先的信仰,并不仅仅是希望祈求一些好处,也是表达亲情或者对先人的尊敬。儒教文化将祖先当作神灵一样崇拜。受此影响,一般中国人除了敬祖外,还希望受到祖先神灵的庇佑,“祖先保佑”一样是最常见的祈福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儒家的观念中,祖先信仰主要讲究慎终追远,表达对祖先的感念之情,也是相信祖先的在天之灵会继续保佑自己的后代。“孝”是最重要的的美德之一,俗曰“圣人以孝治天下”,可由孝引发忠、信、仁、义等道德。即使对已经去世的先人,也要像他们依然活着时一样的尊敬,在节日、忌日中要供奉、祭祀,对祖先的崇拜是一种类或准宗教信仰。以汉族客家人为例,祖先崇拜具有尊宗报本、文化教育、祈福、预兆等功能[3]。中国的许多节日,都离不开祭祀祖先这一内容,除、清、盂、九四节日,是中国传统里祭祖的四大节庆。上巳节、端午、中秋、寒衣节、冬至等节庆,亦是个别地域的祭祖佳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祖先祭祀的方式通常有家祭、墓祭、祠祭。在儒家社会,祖先信仰具有特殊的意义,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这一信仰影响下,“上无愧祖先,下不负子孙”成为人们生命中的重要信念,并形成了对家庭的重视和家文化的发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历史中的汉人对于祖先崇拜,表现在每年的扫墓与定时祭拜等宗教仪式,一般在除、清、盂、九四节及先人的忌日必会祭拜。其他如端午、中秋、冬至等中国传统节日,一家团聚的时刻,也是祭拜祖先、缅怀先人功业的好时机。有些地方有特别的节日,如寒衣节、拗九节,华北因为传说孟姜女十月初一送棉袄给其夫婿,故添增了十月初一寒衣节。闽东因为传说目连尊者在正月廿九送甜粥给母亲,故添增了正月廿九拗九节,并且祭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在儒家文化影响下朝鲜半岛的朝鲜与韩国,也要对先人进行“祭礼”()和“祭祀”()。而祭祖所祭拜食物花费的时间,与生人之间吃饭的时间可是说无异,乃是奉行《论语》说到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最重要的是“周年祭”〔〕。在日本,一般家庭在佛龛的中央安置祖先牌位,对冥界的祖先神灵进行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