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网络韩语教育已经五年了,与各式各样的学生有过交流。虽然学生的性格与学习水平各异,但是很多人都会提出一些相似的问题。

“我不会翻译怎么办?”“我翻译出来好别扭。”

“这句话为什么这么说?语法不是。。。样子的吗?”

“这个词还能这样用?还有这个词性?”

“老师我分不清这些词性。”

“老师有什么快速学习的捷径吗?”

诸如此类。

虽然我不是什么权威人士,也不是什么专家学者,但是作为一个英日韩语的语言学习者,想跟大家谈谈我心中的语言学习。

大家说,是先有语言,还是先有语法?我觉得这个问题远没有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那么难。站在中文的角度去想想看,语言是从生活中产生的,先是大家口口相传,后来有了文字,再后来有了文学。那么语法是怎么来的?语法是学习者,研究者创造出来的。为了让别人更快的习得这门语言而创造出来的。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从环境中学习这门语言。就像韩语学习,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用一段漫长的时间,从生活里去学习这门语言,我们才会去学语法,学句子的构成,以求不用经历从幼儿园开始那段漫长的学习过程,也能尽快的学会别人的母语。

所以说,学习外语,我们走的已经是捷径了。你用三五年的时间,学会别人十几年都在说的语言,还不够快吗?那么为什么依然有人学得快,有人学得慢?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样的一条路,你再用什么样的态度走。

那么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大家喜欢把重点放在那里呢?据我所知,大部分的学生喜欢去纠结这个语法的中文解释,所以会出现“都是‘去’,为什么一个是.. ,一个是 ?“这样的问题。但是如果你去认真研究一下两个句式的例句的话,会发现自己提了一个多么不值得一提的问题。任何一本正规的教材,对于语法的解释,往往只有一两句话,但例句却至少有五六个。大家有没有好好的利用呢?

那么语法的中文解释是干什么用的?我们用中文去解释一个外语的语法,也是因为大家有快速学会这门语言的要求。于是,用我们熟悉的母语来解释它,为了让大家能够快速了解它的用法,把一个未知的东西,拉进自己能够掌控的范围里。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强大的中文,可以解释任何一个外语里面的现象,即便可以,却也不能仅仅用两三句话说清楚它的所有,比如使用情境,在句中的地位,包含的感情,还有语言习惯,变化等。如果书上对于每一个语法,都细致的讲上一大篇,你还能学得下去吗? 我讲课讲的慢,讲的细,在学生之间已经达成共识。是因为我努力的在帮大家建立起韩语和中文之间的连接,让大家感受到某种相似性,以了解这个单词,这个语法的用法。但是我的一个小时,即使只用来讲几个单词,一个语法,也远远不能包含它所有的内涵。那么该怎么办呢?下面的例句去认真的读一下吧,通过例句去感受它的用法。更多的韩语材料去读一下吧,语感这个东西没有那么高大上,完全取决于你读了多少韩语写成的东西,而非你看了多少个语法的中文解释。

接下来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句话为什么是这样的?这个语法为什么这样用?这个单词为什么用在这里?这个句子翻译过来怎么这么别扭?(其实最后一个问题最好解答:因为别的国家的人不是按照“能很好的翻译成中文”这个标准来创造这门语言的。)

大家在遇到外语的句子时,下意识的习惯会将它翻译成中文,一旦觉得别扭,就要去问“为什么”。实际上,每一门语言都有自己的形成环境与过程,语言里面蕴含了太多的历史与文化,太多我们可能追寻一生也无法求取的东西。语言的魅力在于它的无穷无尽的。我学习英语,韩语,日语,但依然最衷情于中文。因为中文包含了我们几千年的文化精髓,而且一直处于发展与变化当中,永远不会褪色。即使一个词,一句话,都有可能带给你奇妙的感觉和无限的惊喜。那么对待外语也请用这样的态度吧。如果一种语言里的每一个词,每一种现象,每一种用法,都可以在另一种语言里找到替代品的话,还有什么魅力呢?当你遇到无法解释的句子的时候,就去接受它吧。去惊喜的说一句,“哇,原来还可以这样说啊!”(前提是它是对的,是如假包换的韩语。虽然大家带着批判精神学习是好的,但是你们手头的教材出错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小的。翻译器翻译出来的就不要拿来侮辱自己的智商了。)

翻译,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公式带入的过程。我们之所以去翻译,是为了让别人听懂,并能体会文章的情感。所以大家在翻译的时候,不要太纠结于原先语言的格式,用我们美丽的中文去描述它吧,你和翻译器是有区别的。

最后,对喜欢一门语言,希望能学好的同学提出一个我觉得最重要的建议。不要贪快,不要去看别人学了多少,你的竞争对手只有自己。因为作为外语学习者,哪怕考到最高的等级,也仅仅是一个起点。我去听国语国文专业的课,也会发现自己不知道的还有太多太多,语言是多么庞大的一个系统啊,在语言学习的路上,请你永远以自己为超越的目标。如果你因为贪快而没有把学到的东西掌握好,后面总会遇到需要用大量的时间来弥补这一点的时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