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三(11月22日)金融市场将聚焦美联储货币政策纪要。外界普遍预计,会议纪要将为12月加息“打开绿灯”,投资者将关注纪要中有关通胀的措辞,这可能会影响2018年加息的前景。有分析师指出,若美联储纪要措辞鹰派,有望推动美元展开反弹,从而对金价构成打压。

美联储会议纪要重磅来袭!

BK Asset Management首席外汇策略师Kathy Lien周二撰文称,在周一反弹之后,美元未能延续涨势。美债收益率曲线为2007年来最平坦,反映出市场怀疑通胀究竟是否会攀升。Lien预计,周三的美联储(FED)会议纪要或许能够帮助美元。纪要将于北京时间周四03:00出炉。

海外知名财经网站MarketWatch周二撰文称,美联储会议纪要可能将证实华尔街当前的看法,即美联储会在12月加息。

外界普遍预计,美联储会议纪要将显示,该联储准备将基准短期利率上调至1.25%-1.50%区间。美联储官员们将在12月12日-13日召开今年最后一次货币政策会议。

根据CMEGroup的FedWatch工具,美联储12月加息概率达到100%。甚至有10%的概率表明,美联储会更加激进地加息50个基点,而非常规的25个基点。

为什么市场如此确定?原因在于经济。自9月美联储暗示将在12月加息以来,美国经济已经变得更加强劲。

所有信号都呈现积极态势。例如,10月份美国新增就业岗位26.1万个,失业率跌至近17年低点4.1%。此外,第三季度GDP增速达到3%。

与此同时,新屋和成屋的销售大幅反弹,商业投资也出现小幅改善。另外,别忘了股市。美国股指仍在不断刷新纪录高位。

野村证券(Nomura)首席美国经济学家Lewis Alexander表示:“我们仍预计美联储将在12月加息,因为劳动力市场继续加强,金融状况仍然非常宽松。”

不过,仍有一件事情让美联储感到担忧,那就是持续的低通胀。

伴随着经济扩张的是意外微弱的物价上行压力,这一出人意料的趋势令美联储高层官员感到困惑。

美联储在2018年将以何种节奏加息取决于通胀是否开始加速;从历史上来看,因为在经济增长如此之久的情况下,通胀倾向于提速。

彭博经济学家周末撰文称,考虑到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12月12-13日会议上加息的几率很高,市场将密切关注11月会议纪要中有关决策者如何评估金融形势、解读增长动能的线索。

文章指出,FOMC纪要可能会透露出更多与2018年利率走势相关的信息。

BK的Kathy Lien指出,当美联储官员们上次开会时,他们将利率维持不变,并将经济活动描述为“在稳步上升”,并表示劳动力市场将进一步加强。虽然他们没有明确表示将在12月加息,但他们也没有对进一步收紧表示怀疑。

Lien写道:“美联储12月加息预期当前在97%,基于美联储近期的言论,我们相信美联储11月会议纪要将巩固市场的观点。假如我们是正确的,则美元/日元将触及113。”

她并称,对于美元/日元而言,111.70仍是一个重要的支撑位,不管美联储会议纪要结果如何,该汇价应会守住这一水平。

耶伦再披鹰派战袍!

美联储主席耶伦北京时间周三07:00发表讲话称,美联储已接近达成目标,尽管通胀低于目标水平,但渐进加息是合适的。同时,目前为止缩表方面进展良好,需要继续缩减资产负债表。

耶伦强调,货币政策面临的风险是双面的,政策收紧速度过快将使通胀低于2%,允许通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然后偏离目标是很危险的。不过,加息过慢同样具有风险,会使就业市场过热。提高利率是应对潜在未来负面冲击的关键,希望避免美国经济在“繁荣之后陷入萧条”。

她并补充道,“近几年来市场已证明在下修长期正常利率方面略领先于我们,中性利率预估下降带来政策的重新思考。我们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不受预期限制。通过对经济的观察来制定政策决定,这是我们没有激进加息的原因。”

周二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美国成屋销售指数升至4个月高位,表明随着飓风的影响消退,需求在本季度初开始走强。

值得一提的是,耶伦周一曾宣布将在理事鲍威尔宣誓就职主席时离开理事会。最新消息显示,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将在11月28日就鲍威尔担任下任主席举行听证会。

这一消息显然加强12月加息预期,根据CMEGroup的FedWatch工具,美联储12月加息概率达到100%。甚至有10%的概率表明,美联储会更加激进地加息50个基点,而非常规的25个基点。

作为一名“鸽派”委员,耶伦的离任直接同等于鸽派阵营的减员,此前不少分析人士已经预计未来几年美联储的基调可能更加偏向鹰派,而近期越来越多华尔街投行也开始警惕明年美联储会采取激进加息的路径。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首席经济学家Hatzius在最新报告中预计,2018年美国GDP增长率为2.5%,失业率下降到3.7%,通胀料上升到1.8%。在这种情况,预计美联储会在明年加息四次。

(本文由和讯外汇整理自FX168)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官方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