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永远的“中国的朋友”——追忆哥伦比亚记者埃克多·莫拉

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记者黄勇贤)他是一位环球旅行家,同时也是电视节目主持人,一生到过世界107个国家,制作了1240个反映各国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旅游电视节目。

上世纪70年代末,他到了中国,开始用镜头记录中国,向哥伦比亚人介绍神秘的东方国度。在后来的将近40年里,他18次到访中国,报道中国。

他,就是埃克多·莫拉,一位哥伦比亚知名电视媒体记者。2017年7月26日,他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77岁。

为了纪念这位“中国的朋友”,12月4日晚,在哥伦比亚驻华大使馆,埃克多·莫拉的家人及同胞,和中国朋友聚集在一起,怀念他为哥中人文交流做出的贡献。

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外国记者评价说,与一些总是戴着有色眼镜报道中国的西方记者不一样,他用镜头真实展示中国,客观报道中国。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他就大胆预测说,这个世界的未来属于中国。

哥伦比亚驻华大使鲁埃达在纪念仪式上说,莫拉留给人们的精神遗产,就是鼓励人们通过旅游活动增进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他教我们认识中国、尊敬中国、喜欢中国。他把他儿子及其家人留在中国。另外,他个人推特账户上的最后几条帖文也都是关于中国的,这些都足以证明他对中国的感情。”

埃克多·莫拉1979年第一次到中国,制作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0周年的特别节目。从那以后,他先后又来到中国17次。但他计划并期待已久的第19次中国之行,因为去世而最终未能成行。

2008年,北京举行奥运会,他专门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中国》,全面介绍中国现状、历史和文化。

在他的书里,埃克多·莫拉用大量的数据描绘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体量,取得的辉煌成就。

他说,本世纪初,全世界被人写得最多的几个字是“中国制造”。外国人越来越有必要了解中国,了解它的历史文化遗产,懂它的语言,与中国人打交道。他相信他的书能够帮到那些喜欢旅行、充满幻想的人。

埃克多也提醒各国旅游者有关中国与外国文化的有趣差异。他说,中国人“不太喜欢身体接触,与中国人问候致意不要拥抱、拍背,甚至吻脸”。他还说中国人重视礼仪,尊重老人,待客即使吃不完也要点很多菜,进中国朋友家门要脱鞋,中国人喜欢为客人夹菜示热情、喜欢劝酒等等。

有关莫拉的趣闻很多。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楼宇博士回忆她2005年在埃克多·莫拉家里与他的一次对话。当老人得知她是个80后时,他笑了。他对她说,他所了解的中国,有很大一大部分是她所不了解的,那就是70年代的中国。

“不过,你放心啊,我已经用我的镜头,把你所不了解的那个70年代的中国,都用镜头记录下来了。”他这样幽默地安慰她。

“一个哥伦比亚人,能够用他的镜头,记录我们中国从上世纪70、80、90年代到新世纪的发展,我觉得非常震撼,也很感谢他。”楼宇说。

埃克多·莫拉的儿子埃迪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的父亲就告诉他,世界的未来在中国,世界的发展方向在中国,你一定要去了解中国。

埃迪被父亲亲昵地称为一个“聪明的中国人”。他从小看了很多父亲拍摄的有关中国的资料。1997年,20岁的埃迪第一次来到中国学习中文。他现居中国,太太是中国人,夫妻俩有一个可爱的儿子。

他帮助父亲做了大量有关中国的拍摄工作,现在北京从事影视制作,部分继承了父亲的工作内容。像他父亲一样,他也已成为哥中文化交流的推动者。

(原标题:永远的“中国的朋友”——追忆哥伦比亚记者埃克多·莫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