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往深海发射了什么?比空间站还稀有,美国做不到,日本求着要合作

太空空间站可以让科学家住在太空,探究宇宙的奥秘。可不可以为科学家建个深海空间站,让他们住在大海里,在海底做实验?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副所长、深海载人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颜开表示,当!然!可!以!

今年1月,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介绍,深海空间站计划已经列入我国“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全面启动。

“人类对深海的认知还不如月球。在深海开展科学研究,将大大加深人们对海洋乃至地球的认识。”颜开说,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可以在水下停留12小时,但只能容纳几个人,未来的深海空间站可能是千吨级的,可以在海底停留半个月甚至几个月,而且可同时容纳几十个人一起工作生活,相当于建立了一个海底实验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是深海空间站

太空空间站叫“天宫”,我们可以称深海空间站为“龙宫”!

深海空间站到底是什么?这么说吧,就是把地面的“房间”搬到深达千米的水下,“房间”包括人员居住舱、仪器舱、返回舱、动力舱、对接舱等,还有生命支持系统。因为深海空间站设有专门的动力系统以及载人居住舱,它借助于对接系统实现与深海运载器对接,可以为空间站提供能源、食品的补给以及生命支持系统所需的原料如氧气等,同时,人员也可以通过运载器出入空间站。

深海空间站利用站载(物理、化学、生物检测系统及光、声学)观察系统,直接操控所携带的无缆自治潜水器、水下吊车、有缆遥控作业潜器及配套的作业工具,适应不同对象的具体作业要求,成为在海底从事科学研究、资源勘探、检修维修作业等的移动工作平台。可以说深海空间站,就是在载人潜水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一代居住型深海作业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海空间站是国际深海装备技术发展的前沿,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船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与载人潜水器相比,深海空间站的作业体系将更为复杂,作业功能也更为丰富,可执行水下观察与探测、深海搜索与打捞、水下指控与供能、海底取样与研究、水下施工与维修、水下监视与侦察等多种任务,具有长时间、全天候、大范围、大功率、载员多、不受洋面风浪条件影响等优势。

“蛟龙号家族”正在不断扩员

大约11000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最深处,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2012年创造了7062米世界载人深潜纪录后,由中国船舶重工七〇二所牵头研制的蛟龙号已经完成了上百次试验性下潜。从无人到载人,一个航次搜集的样本数据就相当于此前20年工作的总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颜开说,蛟龙号坚定了我国自主开展深海探测的信心。更重要的是,通过蛟龙号的研发,培养锻炼了一支具备实战经验的队伍,为今后高端深海装备的研制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