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的晓晓,刚刚换了工作,就爱上了部门里温文尔雅的梁总监,但是总监是个四十岁的中年男人,晓晓和他差了一辈,况且梁总监早已娶妻生子,但是晓晓不顾周围人的劝阻,甚至愿意为了爱情不要名分,执意要当一个让人唾弃的小三。

其实像晓晓这样的姑娘也不少见,明明知道和对方不可能长久,但是就是愿意牺牲掉自己其他的东西来换取和对方在一起的短暂时光。

我们通常会觉得这样的事很让人匪夷所思,但是这是有原因的,什么原因呢?

因为想给没准备好进入一段稳定关系的自己找一个借口。

是的,他们之所以选择这些看起来不可能与之在一起很久的人,就是因为自己并没有真正的准备好进入一段稳定的关系。因为进入一段稳定的关系之后很可能就需要面临婚姻,生孩子的可能。所以他们并不想深刻的进入对方的生活,只是想要享受一段轻松的恋爱时光。

他们想要待在自己的舒适区,这个舒适区对他们来说才是安全的,因为没有对这段关系抱有太大的希望,所以即使将来分开了也不会痛彻心扉。因为人一旦有了期盼,便需要承担期盼落空的风险。

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是以前的经历造成的。可能是他们曾经为爱义无反顾,却得到了令人心碎的结果,从此以后不敢轻易向别人敞开心扉,也可能是他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去爱过,他的心永远都是关起来的,任何人都不会真正的走入过他的内心。

容易对那些看似与自己“不可能”的人动心,还有另外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他可能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或者没有经营一段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的能力等,导致他会更倾向于选择hard模式来证明自己也是有吸引力的。那么这个hard模式就是选择那些“不可能”的人来作为追求对象,同时他也很难相信别人轻易对他表现出的欣赏和赞美是真心的,因此,那些本来对他有好感的人通常会被他拒绝,而他却转身去讨好一个原本对他没有兴趣的人。

他选择把对自己看法和自身的价值与别人捆绑在一起,使得他更加渴望得到那个“不可能”的人,对他没有兴趣的人的青睐和欣赏,以便能够证明他自身的价值。

其实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有搞清楚这是不是爱,他所谓的爱,也许只是一种对自我价值得到肯定的渴望,只是以爱的名义来粉饰一下自己征服欲望的手段而已。

曾经有学者做过一项研究:为一批女生准备几个男生的资料,并分别告诉这些女生这几个男生对她们的想法(分为很感兴趣、有点感兴趣、不确定是否感兴趣),结果发现这些女生中大部分认为对她们的看法为“不确定是否感兴趣”的男生更有魅力,更能吸引她们。而那些对她们“很感兴趣”的男生在她们眼里并没有什么吸引力。

有时候,人们总是被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事物多吸引。感情中也一样,对于一些很容易得到的人总是不愿珍惜,却为那些对自己不屑一顾的人深深着迷。

因此,他们常常陷入一个怪圈:总是选择放弃那些喜欢自己的人,而去主动追求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人,得不到所追求的人,失落痛苦,自我怀疑,然后继续追求另一个“不可能”的人……周而复始。

想要摆脱这种心理,得到爱与被爱的能力,需要真正的鼓起勇气,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可能需要承担被伤害的风险,但是真正的爱与被爱会给你带来快乐,同时你会发现,自身的价值并不需要任何人来证明,所以你不必背上别人的眼光和看法的包袱,你尊重自己的内心的时候,你就是值得被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