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刚过去不久,又有一大波幼儿园虐童消息袭来。在这些被舆论引爆的虐童案件中,我们往往能够看到不少未经处理的、儿童家长甚至儿童本人直面镜头描述侵害过程的视频。这些视频让人揪心,引人思考。

送孩子入园,是绝大多数家长必然的选择,从孩子的社会化来说,学前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频频发生的儿童侵害案件,让家长人人自危,我们该如何辨识孩子是否受到性侵害?在处理疑似侵害行为时,又该如何问询,才能避免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读完本篇文章,相信您一定可以找到答案。

一、 家庭的安全感是最坚定的安全基石

在这些被曝光的虐童案件中,大家都会发现一个可怕的现象:虐待儿童者往往会告诉孩子,回家不许跟爸爸妈妈说。

手段有很多:老师有望远镜、老师能钻进你的梦里……这些威胁本身,对孩子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更重要的是,它堵住了儿童求助的最重要的通道——家长。

所以,从小,各位爸爸妈妈就要告诉孩子,没有什么事不能告诉爸爸妈妈。无论什么事,你都不需要自己承担,爸爸妈妈一定会保护你!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件事不能告诉家长,那一定是坏事,更要早早来告诉爸爸妈妈!

二、 观察,天天观察

给大家普及了一个重要的知识:针对孩子的侵害,绝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精神侵害、身体侵害和性侵害,都可能发生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因此,家长观察孩子是否遭到侵害,也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

防范身体侵害:挑选合适时机观察孩子是否有外伤,陪孩子做一些肢体游戏,捏捏孩子的小胳膊小腿,看是否存在疼痛。如果存在,问问孩子是怎么弄的。

防范精神伤害: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看看孩子是否做噩梦、沉默、拒食、尿床、比往常更频繁地哭泣等。

防范性侵害:在每天洗澡时教育孩子,不背心裤衩覆盖的部分不能给别人看。问问孩子,有没有人看过你背心裤衩覆盖的位置啊?如果幼儿园内检查身体了、打针了,回家要告诉妈妈。

三、 孩子的话,有可能不真实

评论里很多人说,孩子那么小,他会撒谎吗?孩子的确不会撒谎,但是,幼儿园阶段的幼童很多是无法区别自己的想象和现实的。因此,在家长怀疑孩子遭到侵害的时候,问询的技巧很重要。

1、多次询问:的确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当家长问孩子身上的伤是怎么来的,孩子会脱口而出,XX打的。这时,先不要恐慌,或者断定孩子一定挨打,不妨隔上一段时间,到了下午、晚上,换一个环境,再询问一次。如果孩子的说法还跟之前一样,尤其细节无差,那么,家长可能就需要警惕了。

2、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很多家长都了解的,问询孩子的方式。可以由家长扮演孩子,孩子扮演老师,也可以由孩子扮演老师,玩偶扮演孩子。孩子有模仿成人的冲动,这种方法,会显示出幼儿园内老师如何对待孩子。但同样,它也存在一个问题,有时候,孩子无意中看到的别人的行为,也可能被“混”在这个扮演中。因此,就更需要家长多次观察,如果孩子多次在游戏中出现这一行为,那它的真实性就很大了。

3、避免诱导性的提问:家长询问一个孩子,这个药你吃了吗?即使孩子没吃,他也有可能回答吃了。因此,当家长问询孩子的时候,可以尽量使用开放性的问题,如:“睡觉前宝宝们做些什么呀?吃什么东西啦?吃哪个了给妈妈指一指好吗?”,然后再重复,多次询问。

四、 沟通联系其他的家长,侧面获取资料

这是个让人遗憾却又残酷的事实,发生在幼儿园内的侵害行为,往往不会只发生在一个孩子身上,只发生一次,重复发生的几率是比较高的。因此,当怀疑自己的孩子遭到侵害之后,家长与其他家长的沟通也很重要。

特别提醒:在与其他家长沟通时,也要格外注意不要诱导性提问。比如,我怀疑我家孩子被打了你家孩子有吗?或许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我家宝宝最近回来磕伤了,你家小宝有没有说过呀?孩子是不是在幼儿园淘气了摔伤了啊?你家宝贝看见了吗?

五、 冷静下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孩子遭到侵害,家长很难冷静。但是,家长这个职责,对每个深爱孩子的家长提出的要求,就是冷静。

我们首先就提到,家庭能给孩子提供最大最多的安全感。孩子的情绪最容易受到父母情绪的影响。我们无比理解,当孩子受到了侵害,或者疑似受到了侵害,家长的情绪必定是面临崩溃的,但是家长的情绪崩溃,对孩子的伤口愈合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希望把孩子受到的伤害最小化,让孩子顺利回归正常的生活。因此,家长需要尽可能为孩子营造一个正常的生活环境。当然,要远离受侵害的幼儿园。我们可以默默地关注ta,在ta需要的时候陪在ta身边,如同一双看不见的手呵护ta,直到ta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之中。

写在最后

很多人说,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其实说出这句话何其容易。不是魔鬼在人间,而是魔鬼在身边。

我们不能把这些幼师简单地定义成“恶人”、“变态”。因为如果你把他们想象成和你不一样,很轻易就会以为,只要我们筑起一座墙,只要我们把坏人挡在外面,孩子就安全了。现实比我们想象的难多了!

这些涉案的幼师,一起又一起的虐童案件,实际上反映的是全社会对儿童侵害问题的忽视。如今发生了“令人发指”的虐童事件,大家都愤怒了,呼唤法律了,实际上,幼儿园虐童事件之所以会一再出现,是因为全社会对那些普遍存在的不那么“令人发指”的事件,都默许了,甚至同意了。最终,它才升级成为了虐童行为。

“家长打孩子,天经地义。老师辛苦,不吼怎么行。这话你听着熟悉吗?”童老师问,“我们今天谈儿童侵害,那到底什么是儿童侵害?实际上,违背儿童发展规律的事,对孩子都是侵害。”

毫无疑问,只有全社会认同对儿童侵害零容忍,那些轻微的,甚至“情有可原”的都零容忍,才是真正期待虐童事件消失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