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最近澳洲鲍鱼又又又向天朝发出邀请了,新闻上都是华人大妈全副武装拿着螺丝刀挖鲍鱼并表示很累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说“又”?还不是因为见多识广的局长我在经历过澳洲袋鼠、丹麦生蚝、荷兰小龙虾、北美的螃蟹吧啦吧啦之后,对这种帮助国际友人的活动已经驾轻就熟了。

每当某种生物泛滥让当地居民“苦不堪言”,政府开始呼吁大家Eat the invaders(吃掉入侵者)的时候,局长我都隐约听到了来自天朝的怒吼:“放着别动!快让我看看是清蒸还是红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牛蛙

牛蛙,独居的水栖蛙,因其叫声大且宏亮酷似牛叫而得名,原产自美国。因为其性情凶猛什么都吃,所以被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全球100种最具危害的入侵物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牛蛙引进加拿大的几年,它就过上了没有天敌、泛滥成灾、一口吞下一只鸟不是事、饿起来连自己蛙都吃的幸福日子。

直到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差点都被它吃了个濒危灭绝,加拿大当地政府终于忍无可忍了,下令捕杀牛蛙。在奖金的刺激下人们纷纷走上了杀牛蛙致富的道路。不过效果并不明显,而被杀掉的牛蛙因为恶心的外表和生腥的味道,加拿大人居然眼睁睁让它们慢慢腐烂。

此处应有图,涉及密恐被哔——掉

浪费!耻辱!完全看不下去了!中国引进牛蛙60年来从未见过如此无能的场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煮牛蛙、酱爆牛蛙、干锅牛蛙、馋嘴牛蛙、板栗烧牛蛙……虽然长得丑,但是吃着美啊!蛙肉细腻弹牙,特别是小腿上的那块像蒜瓣一样的肉!简直是可以和西瓜最中间那一口、鱼头上的月牙肉、柿子里的小舌头、烤鸭的纯油皮、吃完薯片的手并称食物之光!

  • 小龙虾

牛蛙还有个有着同样命运的老乡,原产于美国东南部的小龙虾。

一提起小龙虾这三个字,局长我就感觉到了一种香辣可口的幻觉刺激!

但曾经,它也是一方霸主。

1930年小龙虾随着美国商船进入日本境内,开启了鱼挡杀鱼、螺挡杀螺的日子。面对泛滥的小龙虾,第一招当然是靠捕捞。尴尬的是捕捞速度完全赶不上,捞起来的小龙虾东京表示不感兴趣,多余的只好当场人道毁灭——踩碎变肥料。当地的大学、农业研究所等不惜花费大量时间人力物力对小龙虾进行跟踪观察,妄图找到更科学的驱逐方法。

而同一时间入侵中国的小龙虾,在经历过一段时间快活后,就迎来了水生火热的生活:

麻辣、香辣、蒜蓉、五香、

酱爆、红烧、鱼香、十三香、

爆炒、油炸、油焖、水煮……

从入侵物种沦落到如今靠人工养殖,小龙虾的尊严已经荡然无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罗非鱼

同样摆脱不了被吃命运的,还有俗称非洲鲫鱼的罗非鱼。泛滥的罗非鱼在中国,能密集存在的地方只有馆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大闸蟹

1999年的时候,BBC就发布了一篇报道,声称大闸蟹在泰晤士河中泛滥成灾,而且特别喜欢上岸打洞,将泰晤士河两边的草坪破坏得千疮百孔。对此局长我只想说一句:愣着干什么!快吃啊!不行我帮你!

  • 入侵的美味

在老外们渐渐意识到“以吃护国”的厉害后,越来越多的环保人士坐不住了,自己人也要出力啊!他们开始想方设法地证明:这些入侵物种味道的确好极了!

比如美国俄勒冈州的应用生态学研究所(IAE),就推出了一个入侵物种烹饪大赛,还出版了一本《烹饪入侵物种之趣:以烹调进行生物控制的指南》。

在越来越多有志之士的呼吁努力下,美国泛滥的野猪开始变成餐桌上的炸猪排。咔嚓咔嚓,香酥可口,肉汁饱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亚洲鲤鱼成为海鲜新宠走进餐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狮子鱼不光好看,炸或者做成寿司都是很棒棒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灰松鼠使维多利亚时代的松鼠饼再度复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吃货的一张嘴,才是抵御外来入侵物种的最佳武器!今天也要努力拯救世界呢!嗝~

新浪微博@一包熟饭

微信公众号@熟饭食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