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 里 / 有 / 束 / 光 眼 / 里 / 有 / 片 / 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NLP 心 灵 治 疗 师 遇 到 幸 福 的 自 己

来源 丨心之助(ID:xinzhizhunvxing)

文丨 卢悦

强烈推荐,伴随着音乐慢慢阅读......

01

为什么表达情绪这么难?

世界上最难解之谜,莫过于

“道理我都明白,可是我就是做不到”。

而另一个未解之谜就是,

我们都不知道对方到底想要什么,

对方也不知道我们想要什么。

很多话到了嘴边,却又咽下去了。

为什么表达自己的情绪,那么难?

最让男人崩溃的一件事就是听到女人说:

我们在一起这么久了,你怎么就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女人最崩溃的就是听到男人说:

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为什么我们在情感中,

那么难以表达自己的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当一个人问另一个人“敢不敢”的时候,

另一个人必须说“敢”,这就是游戏的规则。

小男孩于连和小女孩苏菲的相遇即开始于这样一场孩童的闹剧。

02

四种父母带来四种人生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另一个问题说起:

表达情绪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现在想象你是一个婴儿,当你饿了,

不哭也不闹,而此时你就在冒险:

你怎么知道你的妈妈知道你饿了?

如果她是个马大哈,根本就忘了你的存在,

那么等待你的,恐怕就是死亡。

所以,孩子一出生,就要哭,就要闹。

如果妈妈给你很好吃的东西,

你还想吃,你需要发出什么信号呢?

开心,咯咯乐,

这样妈妈知道你很喜欢吃这个东西,

你就有机会继续吃到你想吃的。

所以婴儿就是这样活下来的,

婴儿发出信号→父母接收到信号

(信号包括正向喜欢的和负向不满的)

并且回馈→婴儿存活。

接下来又一个问题出现了:

父母的反馈是不是都一样呢?

当然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一个精美的铁盒子就是他们游戏的见证,

说脏话,扰乱课堂,在校长室小便,内衣外穿……

一个游戏两人一玩十多年,

他们什么都敢,除了承认彼此相爱。

大概有4种反馈:

1、误解反馈;

2、不反馈;

3、不完全反馈;

4、适度反馈。

这四种反馈决定了我们在长大以后表达情绪的能力和方式。

1、误解反馈:

当孩子饿的时候,父母会揍孩子一顿;

或者给孩子换尿布,

孩子的需求完全被误解为折腾父母或者提出无理要求;

或者父母认为你不是饿,而是想喝水而已,

那么这个孩子的存活成本就会很高。

他需要把所有的能量都用于帮助父母理解自己这件事情上,

他必须先理解父母,

然后再帮父母理解自己,

用尽所有力气,

才能吃上别人家的孩子很轻松就吃到的奶。

于是他们能成为超级共情父母的人,

但却唯独不能共情自己。

2、不反馈:

有人跟我说,他从小就是被放在床上养大的,

父母忙于工作,只有中午会回来喂他一次,

有一次父母加班,中午没回来,

晚上回来的时候,发现他头朝下,

倒在床下,几乎窒息而死。

这个孩子经历了怎样的哭天天不应,

叫地地不灵的一天?

而这样的日子如果不是偶尔,

而是日日如此的话,

这个孩子就必须学会隔离自己的情绪,

进入精神上的假死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为了停止互相挑战的游戏,

他们宁可藏在下水道,让水泥把他们封死在地下

,因为他们害怕输,害怕露出自己的脆弱。

他们被心魔控制了,只有一死才能解脱。

3、不完全反馈:

这就是我经常在文章中提到的“衣食父母”而非“心理父母”。

父母会给你提供一切衣食住行的“爱”,

但对你所有的精神需求,毫无回应,

你说有同学欺负你了,父母充耳不闻,或者把你骂一顿;

你说学习有困难,很担心达不到他们的期待,

父母就说你太娇气,不体恤父母;

你得到的爱永远都是“冰与火”的游戏,

你很困惑,父母到底是不是爱你。

一方面他们特别关心你的学习,你的身体;

另一方面他们连你想自杀的念头都不知道,

尽管你都直接和他们说了,

他们也好像失去了听觉一样。

这样的人长大以后,就会生活在矛盾之中,

他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他们说自己父母的时候会说,

我父母对我很好,他们很爱我,

但他们的表情却骗不了我——我能看到他们的悲哀。

他们会在表达自己的情绪方面陷入悖论:

只能表达被允许的,而不能表达不被允许的。

4、适度反馈:这种父母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

但我们都渴望这样的父母,如何形容这样的人呢?

“不带诱惑的深情,不带敌意的坚决”。

一切不能真正共情自己孩子的父母,

都是因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们因为无法解决自己的心魔,

于是只能让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来承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他们甚至赌蒙着眼跳火车——火车几乎要轧死苏菲的时候,她才跳开。

错误反馈孩子的父母的心魔,

就是他们自己竭力想去避免的阴影。

有的父母绝对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受到一点点儿伤害,

但是有时孩子摔倒可能是一种很新奇的体验,

他可能想和父母分享,摔在地上很好玩,

但父母就像是离弦的箭一样,

拖着救护车般的哭喊声冲到了孩子面前,

让孩子的惊喜变为恐惧。

有的父母如果很自卑,就会担心孩子不够坚强,

于是从婴儿时期就开始“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于是这个孩子总得不到必要的抚慰,和足够的滋养,

就会变得更瑟缩,更脆弱,

父母就会更加不满,恶性循环由此诞生。

有的父母如果对生存充满了焦虑,

或者忙于到外面的世界寻找自己的价值感,

就会忽略孩子的需求,让孩子自生自灭地长大,

这个孩子就会不得不说服自己活在情感的沙漠里,

让自己的所有情感都变成空气一样不可见。

父母把自己都无法承担的脆弱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把自己都无法承担的焦虑放在孩子身上;

把自己都无法承担的恐惧放在孩子身上……

这个孩子,就必须要承担起父母都无法承担的情绪,

代价是,失去发展自己情绪的能力,

他们无法区分,自己体验到的是自己的情绪还是父母的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于是你就这样变成了情感表达困难者

所以我们会在成人以后,

遭遇这三种情感表达障碍:

1、隔离情感:

在做内在小孩训练营的时候,

有人问我:我没有任何感觉怎么办?

没有感觉,就是一种感觉。

在开始心理学学习的时候,我曾经很羡慕很多女人,

她们可以有那么丰富的情绪体验,

有那么自然的情感表达。

而我却什么感觉都没有,就像是一块木头。

回看我20岁到30岁的人生,

我曾经一度非常绝望:

我似乎是两个人,一个人好像有正常的情绪,

也会哭,也会笑,也会谈恋爱,

像一个“正常人”一样活着。

但在另一个层面上,

我觉得自己内心有一块地方,

始终是在沉睡的,就像是冬眠的熊。

这十年,我其实是“假装活着”,

没有“存在感”的活着,像一个动物一样活着,

我活着,但其实死了。

因为我不知道我到底想要什么,

我也不知道我适合什么,

我不知道我的未来会走向何方,

我没有体会到心动的感觉。

20岁之前我生活在学习的焦虑里,

20岁以后我生活在空虚之中,

我不知道除了学习,还有什么值得我去活,

而学习其实也不再是我奋斗的目的了。

这是一段很漫长的自我发展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他们什么都敢,但就是不敢说出那三个字,

宁可死,宁可虚度30年的青春,

也不敢好好相爱一场。

直到有一天我忽然顿悟,

我忽然看到了自己的内在小孩,

泪水夺眶而出——很多年都没有像一个小孩一样哭过了。

此时我才知道,我也需要依恋,

我最想做的,就是做一个可以躺在日式榻榻米上晒太阳的小孩子。

我找到了自己,也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情感。

所以很多男人(当然也包括女人)都和我一样,

他们都是靠本能活着,

为一个从未思考过的目的活着,

他们的感情,都是标配,

但从未真正体验过,什么叫做发自内心的情感。

他们总是会说:磨磨唧唧什么啊,

哪有那么多酸文假醋的情感?

而我找到我的情感,

是因为我终于可以消化乃至放下父母放在我身上的生存焦虑,

我才能终于开始发展自己的情感。

我才能开始表达自己的情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分裂情感

很多焦虑型的人就处于这样的分裂状态。

当他们爱你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如升天堂;

当他们作起来的时候,你会觉得如坠地狱。

他们的人格是分裂的,

可以瞬间就进入到另一种情绪状态。

前一刻还如沐春风,下一刻就如倾盆大雨。

冲动是魔鬼,很多人的感情都是如此,

说了一切不该说的话以后,后悔了,

然后挽回,却已经破镜难圆了。

但是无论事后怎么打嘴,

到了下一次,他们嘴上还是没把门的。

为什么他们会有如此跳崖式的表达?

因为他们的世界缺乏一个过渡性的空间,

所以他们必须做强者,才能驱逐自己的弱小感。

当我们面对三无世界的时候,

我们最原始的处理方式就是:

1)假装我没有处理的情绪;
2)假装对方不是我要面对的人。

分裂情感者就属于后者。

他们会忘记这个人是他所爱,

只记得对方是需要用机枪突突掉的坏蛋。

一个是给自己施魔法,让自己的一部分消失;

一个是给对方施魔法,让对方变成另外一个人。

但这都属于孩子式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成人的世界,一定会失败。

回避型的人会不明白:

这个女人哪有那么多情感啊?是疯子吗?

焦虑型的人也会不明白:

这个男人太残忍了,我有这么多的痛苦,他却毫无知觉?

无论是太少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还是太多的,

都是因为我们的过去成长环境不允许我们真实的长大。

于是我们才会过度地发展某个能力,成为偏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冲突情感

很多人并不是如此碎片化的,

而像“皇帝的新装”一样的人,

明明看到了,却假装没看到。

在我健身的时候,教练问我:

现在的训练量如何?

我说:还好。

教练哑然失笑:什么叫做还好?

我说:就是还行。

教练说:是百分之多少的还行?

我说:是百分之一百二十的还行。

教练说:那就是不行,你觉得过量了,是吗?

我说:是的。

教练说:如果我不这么问你,我还以为你是可以承受的。

接下来我就问自己:

为什么我会在不行的时候还说“OK”?

其实我几乎都把自己糊弄过去了,

在自己完全无法承受的时候,我居然无所察觉。

然后我看到了自己内在的流程:

我的身体跟我说:

不行了,大叔,你的身体受不了了。

我跟我的身体说:

既然教练给我安排了这个量,

就说明一般人都可以达到,如果我认怂了,

那多丢脸!再坚持会儿!

身体说:大叔,你年纪不小了,

不能这么闹了,接下来一周你一定会很难受。

我说:我的面子更重要!你闭嘴!

如果我不去觉察,

我几乎都意识不到自己内心的自动化流程,

这个流程一定已经执行了上亿次,

所以它几乎已经自动化了,

于是我就成了一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

结果呢?我永远都会吃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怎么做才能真正地表达情感呢?

因为篇幅所限,想另外写一篇文章,

教大家如何具体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这里,我就先给你留个作业

1)你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有的情绪是什么?

2)给你的情绪起个名字比如“疯狂玛丽”。

3)尝试着写出:“我今天感到___(情绪词汇),

因为今天发生了___(事件/情境)。”

4)尝试用各种方法描绘这个情绪,

比如画出来,比如跳出来,

比如唱出来,或者写出来。

为什么没有办法轻松表达真情实感?

可能是社交焦虑带来的压力。怎么办?

一张图帮你搞定!

(点击图片可放大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种爱叫做点赞

-END-

作者:卢悦,心之助女性心理平台联合创始人,情感咨询专家,作家。人生总有一段夜路要走,我就是黑暗中握住你的那双手。著有《爱到绝处便逢生》、《爱情有毒》等作品。新浪微博 @卢悦卢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小峰个人微信公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找到属于自己心灵的自由,找到心灵的美,走向觉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按二维码可关注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喜欢请点赞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种赞赏

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