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趣味读书屋,我是主编白溪

这是我与你分享的第26篇原创文章,希望能给你带来快乐或启发。

本篇文章约900字,预计阅读需要7分钟。

“你幸福吗?”“我姓曾”

这段颇有黑色幽默意味的段子,当年被广为流传。同时,我们也开始思考关于“幸福”这件事。

《2010年全球幸福度调查》显示,在124个国家中,中国国民幸福度排在第92位。“全民焦虑”,成为了当代中国人的侧写。

“为什么要辛苦工作?”,“为什么要努力赚钱?”,“为什么要赢得比赛?”,“为什么要恋爱结婚?”

答案是:为了追求幸福。追求幸福,是我们人类生命的基本需要。它是一切问题的终极答案。

那些不认为幸福是最终目标的人,科学已经证明到了:幸福确实可以帮助人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取得更大的成功。包括婚姻、友谊、收入、工作表现及健康状况。

成功可以带来幸福,而幸福本身也可以带来更多成功。

那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幸福的方法》一书作者泰勒·本-沙哈尔告诉我们:幸福,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快乐是幸福的先决条件,那么意义就是赋予快乐“未来”。

以当下利益和未来利益为横竖两个坐标轴,人生可以分为四个象限:注重未来利益轻视当下利益的“忙碌奔波型”;注重当下利益轻视未来利益的“享乐主义型”;两者都放弃的“虚无主义型”;两者都看重的“感悟幸福型”。

积极心理学认为,只有最后一种类型才是真正的幸福,也就是做到了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许多人都认为“财富越多的人越快乐”,似乎财富与幸福之间有巨大的关联。

事实上,财富属于环境因素中的一个。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近几年在研究中发现:“高收入的人对生活比较满足,但不会因此比其他人更幸福。他们甚至更容易紧张,也不太会享受生活。”

心理学家发现,当生活已经解决了温饱,获得了基本保障,幸福与财富之间的关联性非常低。

要想获得幸福,不应该以追求财富为目标,而应该直接追求幸福。

在幸福面前人人平等,我们与其让自己被过去与未来束缚,不如学会珍惜当下每分每秒去追求幸福。

下一篇推送内容里,我将和你分享:在学习和工作中,具体怎样获得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欢迎关注

记得点赞
并分享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