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一向是定都中原的王朝的心腹大患,北元和准噶尔蒙古都是典例。那么这两股势力比较起来谁更更大些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说结论吧,准噶尔人要更为强大。有人会问你根据什么标准来判定准噶尔就比蒙古更更大呢?我主要是根据存在时间、势力范围、作战策略这几个因素来衡量得出结论的。

首先,一个强大的游牧部族政权,其存在的时间一般是比较长的。无论是匈奴、鲜卑、柔然还是突厥,他们存在于历史舞台的时间至少都在200年以上。因为存在周期是判定这一政权内部凝聚力与组织度的重要标准,用这一指标来衡量,北元存在不过二十一年(1368-1388),而准噶尔蒙古单从巴格尔图汗时算起也有150多年的存在强盛时间。两相比较自然准噶尔蒙古要强大得多,毕竟北元是元朝势力败退回草原地区的政权实体,而准噶尔蒙古则是蒸蒸日上的西北大邦。

当然存在时间的长短并不能唯一确定一个国家、部族的强盛,更为可靠的还是看势力范围的伸缩情况。如果这一部族实际控制的势力范围较大,如“东西数万里,南北数千里”,则它拥有的人口和财富数量也足以支撑对外扩张的需要,进而可以反证它的强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北元。从面上来看,北元的表现并不坏,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七月,明将徐达等率军攻占大都,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北奔上都。除元顺帝坐镇蒙古故地外,山西、甘肃的扩廓帖木儿;辽东的纳哈出;云南的把匝剌瓦尔密,都在各自的管辖之地策应着大元皇帝的军事行动。 此外,北元与高丽、畏兀儿仍旧保持着政治上、经济上的联系。这样看来当时北元的局势并不算太坏,至少西北、西南、辽东、高丽、畏兀儿都在其势力范围以内。但很快元军在西北、西南的据点都一一被明军扫除。1387年时辽东也归附明朝,北元的外围控制区悉数陷落,很快便进入内外交困的境地,最终被瓦剌等部削弱而灭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观准噶尔人,情况则大不相同。从17世纪崛起开始,准部就将土尔扈特部向西压迫,致其被迫迁到了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向东压迫杜尔伯特部,夺其领地,逼其内附清朝。并兼并和硕特部,入侵青海。准噶尔部又多次击败哈萨克人,在中亚如入无人之地;一度重创入侵的沙俄侵略军。此外还翻过天山征服回部诸察合台汗及伊斯兰教派白山派与黑山派,飞兵拉萨,凌摄西藏,终于建立起了强大的准噶尔汗国。其疆域北接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叶尼塞河上游,南到西藏阿里地区,西包巴尔喀什湖,东至蒙古萨彦岭及色愣格河流域,极盛时达四百多万平方公里。如此态势和北元疆土日缩,朝不保夕的态势自然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完了空间地域范围和时间存续,我们不妨再来看看北元和准噶尔人的作战策略。在明元战争伊始,元军还保持着足够的有生力量可以机动,利用辽东、云南等地的蒙古军牵制明军,避免本部遭受重创。但很快元军就因为内讧与粮食补给不足被各个击破,日渐处于劣势。反观准噶尔人,则是一直发挥了机动作战的长处,能打则打,不能打则议和,反复不定,相机而动。噶尔丹、策妄阿拉布坦、阿睦尔撒纳等都是一时枭雄,这也是北元的元顺帝和随后继任者所无法比拟的。

通观全局,北元极盛时期的实力还不足准噶尔初兴的局面,更不用说明军强度增大的战略打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