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诈为粮车三百乘,车伏壮士五辈,赍齑陌刀、劲弩,以羸兵挽进,又伏精兵踵其后。虏果掠车,羸兵走险。贼驱就水草,解鞍牧马。方取粮车中,而壮士突出,伏兵至,杀获几尽。自是粮车无敢近者。——《新唐书·裴行俭传》

译文:

于是准备了三百乘假粮车,每乘车里埋伏五名骁勇的士卒,带着斩马的长刀、强劲的弓弩,用瘦弱的士卒拉车前进,还派精兵秘密地紧跟在后边。敌人果然来抢粮车,拉车的瘦弱士卒假装逃脱险境,敌人用马把车迅速拉到有水草的地方,解下马鞍,让马吃草。正要从车里拿粮食,骁勇的士卒猝然冲出,后边的伏兵恰好赶到,差不多将敌人杀死或俘虏光了。从此没有哪股敌人敢于走近粮车。

1

先做一道人名辨析题。

你搞得清裴仁基、裴世基、裴世矩、裴行俨、裴行俭、裴元庆、裴元绍吗?

首先,裴仁基、裴世矩、裴行俨、裴行俭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

裴仁基是隋末名将,裴行俨、裴行俭是裴仁基的儿子,裴行俨号称“万人敌”,是一员猛将,裴行俭人称“儒将之雄”,名列武庙七十二将,也是今天的主角。

裴世矩,又叫裴矩,是李渊建立唐朝的老臣子。这根本就是一个干扰项。

其次,裴世基、裴元庆、裴元绍都是不同演义里杜撰出来的人物。

裴世基是以裴仁基为原型,裴元庆是以裴行俨的原型,隋末第三条好汉。

裴元绍有两个,一个是《说唐》里裴元庆的大哥,一个是《三国演义》里黄巾军余部。

很绕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先说说裴仁基和裴行俨。

隋朝将领裴仁基带着儿子裴行俨,前往镇压瓦岗军农民起义,投降了李密。

在瓦岗军和和王世充的决战中,裴仁基父子兵败被俘,受到王世充的重用。裴仁基被王世充任命为吏部尚书,裴行俨更是成了王世充的侄女婿。

后来,裴仁基父子参与了一起针对王世充的未遂政变,父子两人都被王世充杀死。

以裴行俨为原型的《说唐》人物裴元庆,在伐五关之役误中虎牢关总兵尚师徒之计,被虹霓关总兵新文礼诱入庆坠山,死于火雷阵。

裴家父子死于公元619年。

同年,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这个婴儿就是日后鼎鼎大名的裴行俭。

裴行俭是个遗腹子。

不过,河东裴氏强大的家族势力以及裴仁基生前积攒的广泛人脉,使裴行俭并没有经历一般孤儿的悲惨童年。

裴行俭从小作为“烈士遗孤”被送进官办的弘文馆学习,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唐太宗时期参加了高考,榜上有名。虽然只是明经科,不是含金量更高的进士科,但已经很不错了。

和哥哥裴行俨“万人敌”的猛将形象不同,裴行俭起初完全是走的文官路线,把裴行俭带上武将之路的是名将苏定方。

裴行俭的第一份工作是左屯卫仓曹参军,主要负责军队的后勤供应。就是在那时,裴行俭得到了苏定方的关注。

苏定方说:“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

于是,裴行俭成了苏定方的徒弟,因为苏定方的老师是“军神”李靖,所以,裴行俭是李靖的徒孙。

裴行俭从此走上了文武双全的儒将路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裴行俭一生中最著名的战事有两场,密集发生在公元679年和公元680年,裴行俭分别率军平定西突厥和东突厥的叛乱。

这两场战事过程截然不同,奇正相合,裴行俭把他的战略眼光和指挥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平灭西突厥之乱,是一次“挂羊头卖狗肉”的奇袭战。

西突厥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叛乱的时候,唐朝在和吐蕃之间的战争中正处于守势,并不适合大动干戈,裴行俭建议,用送波斯王子回国的借口,带领极少数人马,见机行事。

到了边境的时候,裴行俭制造舆论,说天气炎热,不利于赶路,要停下来避暑,等秋天再出发。

突厥人放松了警惕。

裴行俭借着散心的由头,组织了一次上万人的打猎行动,突然出现在阿史那都支的营帐边,完全没有防备的阿史那都支没办法,硬着头皮前来拜见,被轻松拿下。

紧接着,李遮匐得知阿史那都支被抓的消息,也举起了白旗。

没有大军压境,没有战场厮杀,轻轻松松,平叛成功,但其间种种策划、造势、欺骗很见功力。

平灭东突厥之乱,是一次堂堂正正的的正兵战。

东突厥首领阿史德温傅、阿史那奉职先后叛唐,刚刚平灭西突厥之乱的裴行俭再度出征,前后集结三十多万唐军,《旧唐书》称叹“唐世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平乱进程一波三折。

裴行俭先是率军先后进行了朔州之战、黑山之战,正面对撼,击败突厥,胜利班师。

回师途中,叛乱死灰复燃,裴行俭再度大兵压境,裴行俭这次并没有复制上一次的招术,而是依靠唐朝大军给突厥人造成心理压力,同时施行离间计,使叛军内部发生内讧,。一名叛军首领杀掉了另一名叛军首领,乖乖投降。

不战而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在平灭东突厥的战事过程中,有一次战役特别值得一提。

在裴行俭平叛之前,唐军曾经有过平叛的尝试,但因为粮草屡屡被劫,后勤出了问题,才功亏一篑。

裴行俭策划了一场“钓鱼行动”。

唐军准备了三百辆假粮车,每辆车上隐藏五个精锐士兵,在老弱残兵押运粮车,同时大部队在不远处跟进接应。

突厥人果然前来劫粮,老弱士兵一哄而散。当突厥人把粮车拉到安全地点时,伏兵冲出,大砍大杀,大部队也很快赶到,全歼了这股突厥军队。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新唐书》载,“车伏壮士五辈,赍齑陌刀、劲弩”,这场小规模战事很可能是唐军大杀器“陌刀”的第一次成建制使用。

也许正是陌刀惊人的杀伤力,让突厥人留下深刻的心理阴影,从此没有哪支突厥军队敢于走近粮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裴行俭不仅在兵法上造诣深厚,还精通天文、地理等“杂学”,在战场上屡建奇功,给自己戴上了“神人”的光环。

一次是在平灭西突厥的行军中。

当时,裴行俭所部需要穿越沙漠,遭遇沙尘暴,连向导也迷了路,眼瞅着一行人就陷入绝境。

裴行俭神神叨叨地说附近有有水源,还正儿八经搞了个祭祀仪式。

反唯物主义的事情发生了:沙尘暴慢慢停歇,军士们又走了几百步,眼前赫然就是一个水草丰美的绿洲。

另一次是在搞定东突厥的过程中。

某一天,唐军驻扎,已经扎好了营帐,连防御用的战壕也挖好了,裴行俭突然下达一道命令——搬家!

中级军官们说,都这样了,明天再换地方吧,裴行俭固执己见,大家满怀怨气转移营地到高处。

到了晚上,一场暴风雨不期而至,原来安营扎寨的地方,积水足有一丈多深,全军上下都傻了。

裴行俭很神气地说:“以后挺我的就对了,别问我为什么。”

第一件事,很可能裴行俭是根据沙子以及风的湿润程度做出的判断,第二件事,裴行俭只是掌握了一些气象预报知识。在普遍没文化的环境下,封神似乎是一件不那么困难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

有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裴行俭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时候已经60岁了,他之前在干什么呢?

罗列一下裴行俭担任的职务。

长安县县令、西州军分区参谋长(都督府长史)、安西军区司令(都护)、外交部副部长(司文少卿)、中组部副部长(吏部侍郎)……

有几个任职经历需要特别一提。

裴行俭在担任长安县县令期间,因为就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之事妄发议论,“国家忧从此始”,被贬到边疆吃沙子。

裴行俭在担任安西都护期间,把边疆少数民族管得服服帖帖,但是史料并没有详细说明,可以想见其中有无数精彩。

还有就是裴行俭在担任中组部副部长的时候,对于一向令人头疼的干部选拨工作颇有创新,上上下下一片点赞。要知道,这一向就是一个如坐针毡、到处不讨好的岗位。

裴行俭还是一个书法家,和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们完全是一个档次的。他自己就曾经说,褚遂良的书法对于笔墨等硬件要求实在太高了,真正拿起来就写,还能写出高水平的,也就他和虞世南两个人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

在组织部干过的,对于识人往往有自己独到的眼光,裴行俭在这方面更是炉火纯青。

裴行俭在军中提拔的将领程务挺、王方翼、李多祚、黑齿常之等,后来都是一方名将。

裴行俭在组织部的时候,曾经评价苏味道和王抃两人,预言二位今后都是做宰相的材料,后来果然如此,苏味道还成了裴行俭的女婿。

同事把“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带来拜见裴行俭,裴行俭看了四人之后,说,一个人要先有气度然后有才能,这几个人才能的确有,但都有些浮躁,少年成名,过于张扬,除了杨炯还比较成熟老练,其他几个恐怕都没有太好的下场。

后来,王勃溺水而死,卢照邻投水自杀,骆宾王造反被杀,只有杨炯在小小县令的位置上得以善终,一语成谶。

很毒的眼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

裴行俭先后有两段婚姻。

他的原配夫人姓陆,是国防部副部长(兵部侍郎)陆爽的女儿。

在陆氏去世之后,裴行俭续弦了一个少数民族血统的女子库狄氏。这个库狄氏是个很厉害的女人,史书上记载她有“任姒之德,班左之才”,还被武则天召进皇宫当上了女官,封为华阳夫人。

但是,种种迹象表明,库狄氏实际上是裴行俭和陆氏的长子裴贞隐的老婆,裴贞隐早死,裴行俭娶的是自己死了丈夫的儿媳妇!

裴行俭的神道碑上隐约有暗指,库狄氏死后也没有和裴行俭合葬,实在是没脸见她的婆婆吧。

真假未知。但即使是真的,也没啥大不了,爱情这东西,旁人说不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

就在裴行俭平灭东突厥的战事中,面对主动投降的突厥头领,裴行俭许诺保全他们的性命。

但是,另一个姓裴的家伙——侍中裴炎,出于妒忌,极力证明突厥头领是走投无路才被迫投降的,和裴行俭无关。

结果,突厥首领人头落地,裴行俭的功劳也打了折扣。

裴行俭心灰意冷,就此托病不出。

两年后,叛乱再起,朝廷又想起了赋闲在家的裴行俭,任命他出征平叛,但裴行俭还没有出师,就因病去世,走完了光彩的一生,享年64岁。

裴行俭从苏定方那里学到的李靖兵法,曾经亲自编写了四十六条经验诀窍,涉及安置军营、阵势摆列、预料胜负、识别人才等方面。

武则天让她的侄子武承嗣拿走了“裴氏兵法四十六条”,之后却不知所踪。

功绩留存青史,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却没了。

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