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0时27分,迎来冬至节气。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来源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冬至节习俗

习俗一:唐宋时期,祭天祭祖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习俗二:老北京吃混沌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

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习俗三:北方吃饺子

据说是,古代河南名医张仲景,因记挂乡亲们,在冬天耳朵受冻,遂于冬至那天在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医棚,向穷人舍“祛寒娇耳汤”(“娇耳”即现在的饺子),使人吃了以后,只觉浑身温暖,两耳发热。为了纪念他,民间百姓就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传承延续至今。

习俗四:南方吃汤圆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

“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冬至汤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

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冬至,补对一天,健康进步一年

冬至为整个阴、阳气转变最重要的时间点,在这一天当中所做的努力,来年皆可收其效,换句话说,如果,冬至的调养是正确的,将有助于未来一年内的身体调养成效,也可以说补对一天,健康进步一年。

 冬至进补,掌握4原则

中医理论中关于调补有4大原则:通、清、养、补。

所谓的通、清,就是不管原有是寒症或热症的阻塞,一定要先把这些障碍物清理掉;所谓的养与补,是很确定非因障碍物阻塞,实属真的能量不足,才施以调补。

 一:通

首先,若你发现你每天排便并不顺畅,舌苔厚腻,且精神常常萎靡不振,尤其中午过后到下午三、四点时,体力下降速度更快,但夜晚却显得人烦躁、极度疲劳且不易入眠,这是因为有痰湿热代谢废物,甚至有瘀代谢废物阻塞在体内,而导致呈现出的假性虚象,这时你需要的就是「通」。

二:清

冬季进补在疏通身体的同时,还要清肠道,这样进补才能收到效果!

有的人便秘、内火重、肠胃差,以往一到冬季就进补,结果,福猴总感胸闷、心慌、血压升高、胃口差,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先行李肠道,这样才能起到进补滋养的效果。

 三:养

养心,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日常工作中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积劳成疾。心疾显于脸,养出红润容颜,身心自然无恙。

 四:补

冬季进补的食物不少,大致可分为平补、温补、滋补三大类。

一般说来,温补宜用热性食物,用于气虚;滋补宜用寒性食物,用于血虚;无气虚血虚则宜用平性食物,是谓平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