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趣味读书屋,我是主编白溪

这是我与你分享的第30篇原创文章,希望能给你带来快乐或启发。

本篇文章约1600字,预计阅读需要10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家宝宝是不是也开始有打人、推搡等等的“暴力”行为了?宝妈为此感到焦虑吗?或者你已经开始试图阻止宝宝的这种行为了?

那么,宝宝出现这种所谓的暴力倾向,作为家长的我们该怎么办呢?

答案是:用“爱”来解决孩子的问题。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鸡汤?诶,你先别急着反驳。

我们来先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如何理解孩子在这个阶段出现“打人”这种暴力行为。

其实宝宝出现这种状况是非常正常的,宝妈们完全不需要为这件事去焦虑。这是他们年龄生长到这个阶段,自然出现的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比如说宝宝可能遇见一个他感兴趣的人,那他可能会去尝试接触一下对方。本来可能只是想摸摸对方,结果就变成了“啪”一巴掌,也就是我们其他人看来的“打人”了。然后还可能遭到家长的斥责,宝宝也很委屈啊有木有。

其实,宝宝对被打的对象并没有什么恶意,可能仅仅是因为空间感还没建立好造成的。但是放心哦,宝宝的这个阶段是会随着年龄长大度过的。

关键是看家长要如何正确的引导和处理,让宝宝度过这个时期。引导和过度的不好,就有可能成为习惯性暴力行为的宝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怎么样,是不是看到这里明白了宝宝打人的原因,我们是不是也感觉到没有那么焦虑和愤怒了呢?

下面就来看看,我们该如何引导,帮助孩子能够平稳的度过这一段敏感期。

1 动手阻止

及时阻止,立场鲜明。

发现宝宝打人,我们要蹲下来,对他一边说“no”或“不可以”,一边摇手指,给宝宝明确的信号

可别小看蹲下来这个动作哦!你只有蹲下来,宝宝才能看得到你的脸,才能让宝宝感受到被尊重和关注。

忌:只是用嘴巴喊:“住手!不许打!”是没有用的,相反宝宝可能完全无视你的喊叫,这种无视反而会激怒你。

一笑了之,这多出自熟人和家庭成员中间。认为“宝宝还小,或者他只是打着玩”等等,就把这种错误的行为放任,失去了教育宝宝的一次机会,反而助长了宝宝对打人这件事的错误认知。

2 共情

尝试找到宝宝动手的原因

一般,宝宝出现打人行为有这么几个原因:发泄不满;吸引别人注意力;对某感兴趣的人探索等等。

我们搞清楚原因后,可以对宝宝说出你分析的原因。宝宝半懂不懂也没关系,我们的目的就是安抚、疏导宝宝的情绪。

忌:不找原因的指责孩子,并给孩子贴标签。比如“这孩子怎么这么皮”,“手长没记性”等等。

记住,没有“坏”孩子,只有“错误”的行为。

3 要求孩子道歉

宝宝会说话,就要求宝宝说"对不起";不会说话,要给受害一方揉一揉痛处,表达歉意。或者拉拉对方的手,表示和好。亲密的家人,可以教他用拥抱表示道歉。

平日可以给宝宝读一些绘本。比如《宝贝,别生气》,《生气汤》,《菲菲生气了》等等情绪管理类的书。

对于屡教不改的宝宝,可以给予适当的惩罚。这里的惩罚可不是体罚哦!而是在外面玩的话,把宝宝带回家;在家的话,可以在家里设置一个冷静角,让他呆在“冷静角”2分钟。

惩罚完之后再让宝宝道歉。

忌:体罚宝宝,这个年龄的小孩是很善于模仿大人的行为的。体罚这反而教会宝宝,在有压力或生气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暴力。

更进一步甚至会让宝宝相信,当他们不喜欢别人的某些行为时,可以通过暴力对他人进行控制。所以千万不要体罚宝宝!

“育儿先育己”。只有家长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做好孩子的榜样。

耐心的教宝宝表达和释放自己的情绪。给予宝宝足够的关注,给宝宝一个稳定、有爱、有原则的家庭环境。

当然啦,宝宝这种情况很可能会一直持续到3岁左右。只要不频繁出现,我们可以适当的原谅孩子。等宝宝能够用语言表达的时候,这种行为会慢慢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期关于宝宝“打人”问题,我们就说到这里。欢迎在下方留言和我一起探讨关于宝宝成长中的问题。期待和你一起成长!

参考资料:李跃儿《关键期关键帮助》,[美] 简·尼尔森《正面管教》,公众号《说说咱家娃》、《口袋育儿》等。

欢迎关注

记得点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分享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