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空气可以做“罐头”……说起贵州,“生态”总是最亮眼的绿色标签。“天然去雕饰”的原生态,让贵州成了“洗肺”“洗眼”的“疗养院”。

贵州的生态也是脆弱的。过去的5年,多彩贵州逐绿而行,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注重生态发展、绿色发展,总体实现了生态与发展的双赢。但是,个别地方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教训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坡岭国家森林公园

今年4月26日至5月26日,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对贵州省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环境保护督察,对贵州生态进行全方位“望闻问切”,并于2017年8月1日反馈了“体检报告”。贵州省随即成立由省委书记孙志刚任组长的环保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制定了整改方案,开出了精准、详尽的“靶向治疗”的“药方”。这份“药方”梳理分解列出72项具体整改措施清单,制定了4大类22个方面的措施。为“治愈”破坏贵州生态环境的“恶疾”,这份“药方”走了心。

“药方”走心在“思”。环境保护是一场深刻的灵魂革命,就是要彻底从头脑中删掉“要发展就要污染”的旧观念,真正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筑牢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绿色政绩观,增强守住两条底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确保不再“跑偏”到“先污染后治理”和“守着绿水青山苦熬”的“歪路”和“老路”。

“药方”“出拳”在“严”。“整改方案”划下“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把生态环保指标作为考核市州领导班子的重要“KPI”,建立领导干部环保突出问题包干督察机制,保持环境监管执法高压态势,让环保执法的“利剑”更锋利,对污染毒瘤的“伤害值”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锦江河

“药方”精准在“实”。“整改方案”画出了清晰的“战略蓝图”和明确的“整改目标”:集中“精锐”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力量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生态环境“大数据”监测网络,到2020年,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92%以上,全省9个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5.2%以上,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到那时,贵州山更绿、水更清,“排毒养颜”见成效,“空气是甜的”不是笑谈。

“绿色家底”不能透支,“生态文明”更要泽被后世。“史上最严红线”“史上最严制度”“史上最严标准”……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绿色家底”,就要借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的契机,用一个个“史上最严”来守护,为“美丽中国”的版图绘制又有“大格局”又有“小清新”的“贵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