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公车改革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早在2014年7月公车改革制度就已经启动,但是由于实施难度大,事业单位公车改革一直停滞不前。不过,近期一项事业单位公车改革政策的落实,让大家又看到了公车改革的希望。

2017年12月12日,楚天都市报记者报道,湖北全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启动,省直事业单位率先进行车改。按照事业单位公车改革时间表,公车改革明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本次湖北省公车改革采取分类改革的形式,区分不同的单位性质、岗位类别和人员身份。省直事业单位主要分三类实施改革:省委、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省直事业单位;省直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省直单位的公车改革将于年底基本完成,其他单位参照省直单位的实施方案,预计在2018年3月完成。

改革涉及的几个关键点值得关注:

一、保留必要用车

公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车辆的使用更加合理。湖北省针对本次改革指出,各事业单位机关本级,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离退休干部服务用车等车辆。同时,经批准保留的车辆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不得用于其他方面。

二、车补怎么发?

交通补贴以报销公务交通费用为主。对于取消公务用车的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并且严格控制补贴范围,避免普遍发放交通补贴或允许限额报销等福利化改革倾向。

同时意见强调,各参改单位不得变相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不得既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或报销公务交通费用。

三、关于取消车辆的处置方案

取消的公务用车按照公开、公正的原则统一规范处置。各参改单位根据要求,将车辆进行评估并处置,所得收入按照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湖北省公车改革率先实施,让大家看到了公车改革的希望。相信不久之后,其他各地的公车改革也会陆续启动的~~

加强面试语言表达能力

刚刚顺利备考事业单位笔试,又进入面试环节的考生,是否感到很紧张?怕面试题目没有听过?怕一不小心说错话,而错失了这个机会?不用怕,下面小编就带广大考生学习一些面试技巧,相信能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面试中所涉及的题目大多都与一些时事政策相关,希望通过考生对一些时事现象的看法和对时政政策的理解判断考生是否适合所报岗位。只要考生在备考时有意识地加强对这些方面的了解,在看到一则新闻之后多问自己几个“怎么看”、“为什么”和“怎么做”,注意积累,多与身边的人讨论交流,少一点沉默寡言,多一些“指点江山”,那么这一类的“基础差”便不再是什么阻碍了。

针对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心里有想法说不出来这一问题,建议考生多去看一下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新闻直播节目,重要的是向播音员学习遣词造句,用怎样的段落层次去分析问题,又是用什么样的词句去表述看法。在观看过程中,用纸笔记录一些好的词句,之后在平时和别人讨论时事时有意地使用出来,将别人的表述方法变成自己的,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有些学员性格内向,难于在众人面前开口。在人多的时候就会对发言产生一种本能的抗拒心理,更不要说是在面试考场讲话了。对于这类考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和喜欢评论时事,发表看法的人在一起交流,学习他们的表达方式和独到见解,强迫自己向他们吐露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在看法不统一的时候,可以试着去辩论,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在别人面前说话的勇气。

突破申论的语言

语言是思想的表现形式,思想和语言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思维的载体及外在表现形式。申论考试由于题目的特殊性,语言就更加重要了。所以,对于参加申论考试的考生,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是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之一。今天,我们就讲解如何突破申论的语言。

第一,需要构建严谨的思维体系

是破解申论语言困境的关键。但是,语言只是一种思维和交际工具,所有的语言形成的最初都是源自于思维,思维是思维主体处理信息及意识的活动,通过不同的载体向外界传达着某种信息,而语言作为符号系统,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延伸到申论,语言是通过文字形式来展现的,文字是语言的视觉形式,文字突破了口语所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仍需要从思维入手,明确目的值,提高规范度来真正从根本上解决申论的语言问题。申论思维体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资源型,另一种是目标型,对于申论科目考试而言,主要体现在目标型。

第二,需要紧紧围绕材料展开

申论考试很多答案都隐藏在材料当中,只要有效的从材料中提取就没有多大的问题,不过,建议看一下申论范文和申论标准表述,锻炼申论语言,尤其是官方词汇的运用。最关键的还是要能够从材料中提取,最后的写作自己要加大练习力度。

第三,需要不断地加强积淀

申论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不解决实际问题的议论是非常让人反感的。以下方法可以帮助大家实现积累:

首先,要多了解现在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有关法律,不要提一些与国家政策和法律相反的建议和措施。

其次,要多了解我国的行政体制,就是各个政府部门究竟负责哪一方面的事情,不要张冠李戴。

再次,要多了解我国基层的实际状况,不要提一些脱离国情、不符合农村实际的建议。

最后,谈措施的时候,最好具体到某个部门负责怎么做,那部分人应该怎么做,这样就会显得很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