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东陵这块风水宝地是谁选中的呢?据说是顺治皇帝亲自选中的。顺治八年(1651年),北京城爆发天花疫情,由于顺治帝害怕传染上天花病,10月从北京“携太后、皇后行猎”遵化一带的山中。12月才回到北京。在这次看似寻常的出巡过程中,顺治帝竟无意间选中了一块作为大清朝“万年吉地”的风水宝地——清东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顺治带领群臣无意中来到了河北遵化马兰峪一带的丰台山一带。顺治帝登在一高处,举目四望。只见高山连绵,岗峦起伏,隆起的山脊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若隐若现,犹如一条条天龙奔涌腾跃,呼啸长空。在天龙盘旋飞舞的中间,一块坦荡如砥的土地,蔚然深秀,生气盎然。东西两向各有一泓碧水,波光粼粼,缓缓流淌,形似一个完美无缺的金瓯。顺治帝不停地了前眺后,环左顾右,发出由衷的赞叹:“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于是,纵马来到一处向阳之地,翻身下马,双手合十,两目微闭,十分虔诚地向苍天高山祷告了一番,随后相度了一块相宜的地势,将右手大拇指上佩带的白玉板指轻轻取下,小心翼翼地扔下山坡,然后庄重地向身旁敛声屏气的群臣宣布:“板指停落的地方,就是陵寝的地宫!”并将丰台山改名昌瑞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东陵北起雾灵山,南达天台山,总面积达到2500平方公里,大约有3个新加坡的面积。雾灵山是清东陵的太祖山,是“后龙之正脉,风水之大源”。其山脉逶迤南伸,至昌瑞山而止。整个陵区以昌瑞山为界,以南为“前圈”,以北为“后龙”。后龙周环250多公里,其内群山卓立,万岭奔腾,密林覆盖,人迹罕见,是陵寝的控制保护区。前圈四面环山,中间是48平方公里的平坦之地,诸陵寝均建在前圈之内。陵区东面的雁飞岭诸峰,千岩错落,文笔插天,势尽西朝,俨然左辅;陵区西面,黄花山、钻天峰众山层叠飞翠,叠峦腾辉,像山、万福山横亘于陵区正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雾灵山和昌瑞山之间的分水岭是“来龙”的脊背,众水东西夹流,左盘右绕,最后汇合于陵区之南的龙虎峪,这万山拱卫、众水朝宗之势,加重了皇陵的神秘色彩和皇权神授的气氛,与庄严肃穆的皇家陵园保持了高度的合谐与统一。昌瑞山为燕山余脉,东西走向。中间主峰高耸,两侧山峰山逐次低下,宛然屏风,它是东陵的后靠山。金星山位于陵区之南(前)。此山拔地而起,山形如倒扣的金钟,与昌瑞山主峰遥遥相对,它是陵区的前照山。在金星山北有一座小山,似玉案前横,此为案山,当地人称之为影壁山。金星山、影壁山、昌瑞山恰好位于一条直线上,就好像上天按着人意特地安排的一样,真是景物天成,浑然一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治帝的眼光地确有独到之处,但清东陵这块风水宝地并非是他第一个看中的。而是明朝崇祯皇帝先清顺治而选中过此地的,只因国破家亡,物事人非,江山易主,明朝皇帝选中的陵地被新入关的清朝皇帝占用了。在清朝灭亡后的今天,当许多的游人来到清东陵时,无不为那秀美壮丽的山水景色所折服,所陶醉,天工人造,这的确是难得的风水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