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那个叫阿西莫夫的人出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表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机器人系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银河帝国系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地系列

00.

喜欢科幻小说的人绕不开艾萨克·阿西莫夫,因为绕开阿西莫夫,你可能错失科幻的全部。

1920年的今天,阿西莫夫正式入场。72年后的退场时刻,身后已堆起近500部著述(涉及科学、社会、文艺、历史等众多领域),其“基地系列”、“银河帝国系列”、“机器人系列”于现代人而言是当之无愧的“科幻圣经”。

他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机器人学三定律”(再加第零定律:保护人类整体,先于一切法则),在没有实用的情况下就成了“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

他以“黑洞般的脑洞”架构起探索不尽的科幻世界,眺望地球人未来的科技、社会和存在本身,科幻界至高荣誉雨果奖和星云奖的嘉许,似是恰如其分,却也难以穷极。

1月2日,阿西莫夫,生日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高中政治课本曾断言“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这种草率的“迷之自信”真的很不“科学”。那么人类能够制造出媲美人脑的“智能”吗?答案是极有可能!

就算是人脑也不过是遵循自然规律的“生物机器”,可知论的胜利早把“人工智能”提到那个高度,剩下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拥有“高智慧”不代表就有“自我意识”,正如拥有“自我意识”不代表就有“高智慧”一样,在人工智能上,拥有高智慧和自我意识,完全可以是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而一旦二者结合,人类将不得不像正视外星智慧生物那样,正视人工智能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人工智能或多或少受限于内嵌程序和硬件基础,正如人类受限于思维模式和肉体。当前的局限无法成为对未来成就的否定,对这点我们多少要抱有“自信”和“他信”。

至于机器人会不会犯错误,也许答案也同样简单。起初,它们会犯人类智能所“提供”和“允许“的错误,该错什么,该怎么错,全部由人来“决定”。毕竟“受制于人”,而人类智能也有局限。直到它们有了“自己的对与错”,“决定权”才会开始转移。

所以创造人工智能,有如将“胚胎”培育成“成体”,人类要考虑的更应该是想要一件“工具”,还是想要一位“亲友”,“另一类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就像自动化让更多人失业,担忧人工智能取代人力也无可厚非。事实上人在生产中的存在方式不断发展,从“原始劳力”到“脑力劳动”,人类始终在成长。

哪怕没有自动化、人工智能,也有“社会不适者”在不断“失业”;哪怕有自动化、人工智能,也有“社会适应者”在不断“就业”。无论是人工智能、机器人,还是其他,只要是“参与到社会中”,改变的只是人的工作方式和项目。就像工业革命前的农民和工业革命后的工人,以及科技变革后的服务业和知识经济,它所催生出的新领域、新机遇,足够满载一切“追求进步的人”。

有点自信和志气好不好

不然在当下就难以生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有几点补充一下:

1.阿西莫夫有恐高症,一生仅搭过两次飞机就彻底与高空诀别了

2.中国作家刘慈欣和郝景芳也获得过雨果奖,大刘还获过星云奖

3.《I, Robot》2004年电影版(中译“机械公敌”)非常不错

无责任编辑/吾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