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沟通,是让你头疼还是舒心?你会抱怨没时间,或者说孩子不懂你的心……

其实沟通是有技巧的,一些细微的改变可能就会缓和你和孩子的关系。

巧问父母课堂开课啦!

第二讲邀请了腾跃校长社区创始人—常筠校长,用自身经历,教你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用心的妈妈:教儿子学习英语,2003年荣获无锡市少儿英语大赛的冠军。
&家庭教育专家:开发系列家庭教育课程,10年间在全国举办数百场家庭教育讲座。
&有情怀的校长:创办腾跃校长社区,给培训机构的校长和老师提供优质在线学习课程。

==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

常筠校长不仅仅是腾跃校长社区创始人,而且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妈妈,孩子“牛牛”成绩优秀,就读于美国一所优秀大学。小编不禁感叹,常筠校长是如何做到事业和孩子双兼顾的...

接下来常筠校长围绕沟通主题,来阐述与孩子沟通说什么?如何与孩子更有效的沟通?一起来看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沟通的目的 =

1. 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最初孩子对周围的世界是不了解的,他们常常会感到恐惧,茫然,无助,孤独和好奇,他们需要成年人的呵护,通过学习,他们一点一滴地接触这个世界,过程中,非常需要父母理解他们的各种感受,对孩子欣赏,包容和鼓励,比如孩子很可能会害怕天黑,害怕打雷,害怕小虫子等等,父母应该理解他们的感受,及时给予安慰。

2. 启发孩子的思考。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让孩子记住答案即可。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常常被扼杀在摇篮里,造成很多孩子自己查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弱。

在和孩子聊天时,我发现孩子有很多有趣的思考。

儿子每天坐公交车,他观察到有时上了车,司机关了门还有人在后面追着喊等等,这时候应该等他么?大多数人等一个人,是否浪费大家的时间?过了一阵,他告诉我说,还是应该等等,因为如果不等他,他很可能会迟到,等他一会,就几秒钟,大家都不会迟到,所以从结果上看,避免了一个人的损失,还是值得的。

孩子去观察世界,从他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养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对他的成长是很有益的,应该鼓励孩子这么做,通过沟通去启发孩子的思考。

3. 通过沟通和孩子分享对与错的概念。每天和孩子交流20分钟,聊生活,聊热点,让孩子听一听,说一说,家长再谈一谈自己的观点,这就是沟通的过程,一方面可以了解孩子的某些想法,另一方面,判断对与错的概念以及父母的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从而传授很多道理,何尝不是另一种教育。

4. 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想法。很多孩子不理解为什么父母特别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总觉得那是因为父母虚荣,喜欢和别人比。我非常喜欢和孩子分享龙应台曾经说过的那段话:

“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如果孩子对父母的想法多些理解,孩子就会了解家长的用心啦!

5. 建立爱的关系。只有和孩子建立友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他们才会更愿意有良好的表现,才会更愿意接受父母的教导,而良好的沟通,是我们建立亲子关系的桥梁。

沟通是信息的传递,不同的时间与场合,会有不同的效果。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沟通可以每天进行,沟通不一定是非常严肃的谈话,可以在一些比较放松的场合进行,比如全家出去吃饭,去看望爷爷奶奶的时候,一起旅行,或者散步锻炼身体的时候,孩子在愉快和放松的时候,更容易接受父母对他的引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沟通的技巧 =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段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母亲用抱怨,绝对性的话语去指责孩子,孩子不会愿意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面我们谈谈沟通技巧:

第一,要选择孩子们喜欢的话题。千万不要一和孩子们聊天就追问学习成绩。可以跟孩子聊:“宝宝,今天学校里有什么好玩的事?”他对你的问题感兴趣,就会很高兴的和你聊天。

听孩子喜欢的歌,看孩子喜欢的电影,培养和孩子共同的爱好,孩子就会跟你很亲近,喜欢跟你沟通交流。

第二,我们和孩子聊天时,要专注和耐心。我们聊天时是否有诚意,是否专注,孩子是能感受到的。交流时,放下报纸手机,眼睛从电视电脑上离开。我们陪伴孩子的时间其实很短,高中毕业以后,他很可能就去别的城市甚至别的国家去上学和工作,以后我们想和他面对面聊天的机会都很少了,所以乘现在孩子在身边,我们就抓紧时间和他多聊聊吧。

第三,聊天时要有眼神的交流。如果面带微笑,频频点头,或者孩子小的时候可以握着他的手说话,这些身体语言,都可以鼓励孩子和我们交流。

第四,孩子说话时,要给予简短的回应。这也是鼓励对方说下去的方式。我感受最深刻的是打电话,当我和朋友在电话里说一件事的时候,如果他回应一些语气词,都会鼓励我说下去,但我有个朋友,他接我电话时总是一声不吭地听着,我讲一会就觉得他可能没在听,所以我往往是急急忙忙地说两句就把电话挂了。

第五,用一些友好的提问来鼓励孩子说话。比如:那怎么办呢?后来怎样呢?那你认为呢?还有呢?是吗?是什么事情令你这样想的?这些问题非常实用,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第六,我们要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网上有句笑话叫:“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冷。”

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有个案例特别好:孩子的养的小乌龟死了,孩子伤心得哭了,父母如果说:“乌龟死了有什么好哭的,再买一个就是。”孩子不会接受,他会哭着不要别的乌龟,就要死的那只乌龟。但如果父母认同孩子的感受:“乌龟是你的好朋友,它死了,你很伤心,爸爸妈妈很理解。”这样孩子就会接受现实,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愿意讨论接下去怎么办。

第七,当孩子有不恰当行为时,我们要多用正面有建设性的话语。以“我”为主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要求,不含批评,指责,让孩子感到受尊重。并且留有余地,避免破坏关系的话语和带批评性的词句。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正面和负面话语的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八,聊天多用开放式提问。开放式的提问,让孩子多说,启发孩子思考,提高孩子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孩子叙述的过程中,我们再发现问题继续提问,继续鼓励谈话。建议不要太早给建议或表达个人的想法,因为孩子很可能会觉得这是强加给他的而不愿意接受。

和大家分享几个常用语:

1 这个事,你怎么看?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2 如果这么做,可能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吗?

3 我们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第九,我们和孩子聊天,分享个人经历或体会,孩子更容易接受。我上高中时喜欢看小说,在高考前买到特别棒的一本小说《飘》,然后就忍不住在高考停课复习期间看完了,像字典那么厚的一本书,结果高考政治都没考及格,没有考上自己想上的学校,读了一个不喜欢的专业,毕业后做着不喜欢的一个工作,长达18年,后来为了换行,吃了很多苦。

我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对孩子是很有价值的,如果他听得进去,就会避免这些错误,我告诉孩子因为高考前十几天没忍住,没有去做应该做的事,结果我做了18年不喜欢的工作,孩子听了若有所思,在决定升学命运的几次考试中,就表现得很好。

第十,我们要换位思考。孩子其实也很辛苦,通常从早晨六点起床,一直学习到晚上十点,有时想休息一下,玩一会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孩子面对他每天要做的事,特别是学习方面,学得不好就越不愿意学,就想多做些自己喜欢的事,这种状况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父母不能着急,慢慢来,孩子有一点点进步就要夸奖,争取一步步往好的方面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讲座信息可查找 --“巧问教育”咨询

现场参与 + 线上直播;下一讲我们不见不散!

& 唐老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他一直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是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了《幼儿文学》《识字儿歌三百首》《快乐的大森林》《神奇的小咕噜》《魔法拼音》等。

& 唐老师也是“趣味科学DIY”课程建构者,从事儿童科学启蒙教育及研究10余年,曾获国家“科蕾奖”优秀奖及“教育影视奖”。《天天爱科学》杂志“科学动手做”专栏作者。

& 唐老师创办了 “知道乐”微信公众号,坚持给孩子们写故事、讲故事,被孩子们称为“故事大王”兴兴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