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3年6月7日,清华大学第一届学生田径运动会入场式。图片来源:清华新闻网。)

摘要:梁实秋平时疏于锻炼,体育更非他擅长,“马约翰先生对于我的体育成绩只是摇头叹息”。闻一多先他一年到美国留学,第一封来信劈头一句话便是:“我尚未被汽车撞死!”

无体育,不清华。这是清华源远流长的传统和美名。清华建校之初,曾以“三好学校”著称:校舍好、英文好、体育好。蒋南翔就任清华校长后,更是将体育精神发扬光大。60年前,他还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

──清华“折磨”人的“强迫运动”。

1914年,清华学校开始实行每日下午四时至五时之“强迫运动”。 1931年出版的《国立清华大学二十周年纪念刊》所刊《清华二十年来之体育》一文,阐述“强迫运动”的做法:

“每日下午四时后,将全校各处寝室、自修室,以及图书馆、食品部等处之大门一律关锁,使全体学生到户外运动场,投其所好,从事运动”;“此法行至民七(注:1918年)体育馆已落成,体育课改为正课后为止。”

其实,体育馆落成后仍然“强迫运动”。措施之一是当年清华男生淋浴完全设在体育馆而不设在宿舍,就是“强迫”学生运动出汗后,就近洗澡方便。

清华学校还规定,在校学习期间学生必须通过“五项测试”,即100码跑(14秒);半英里跑(3分钟);推铅球(20英尺);跳高(45英寸)或跳远(12英尺);射箭(10分)或熟悉篮球、足球规则。体育不及格者不准出国留学。(王向田《清华体育传统的思想根源初探》)

清华1916届学生吴宓虽然各科成绩优良,但跳远只能跳到3米5,未达到3米65(即12英尺)的及格线,所以他不得和同级同学一起出国。被马约翰先生滞留半年体育合格后,吴宓才得以赴美就读弗吉尼亚大学,1918年转入哈佛大学。

在清华学习八年的1923届学生梁实秋毕业时正和程季淑热恋,对出国留学视为畏途,原因自称是“在清华有读不完的书,有住不腻的环境,在国内有舍不得离开的人,那么又何必去父母之邦?”

他曾和在清华学习十年的1922届师兄闻一多商讨,到美国那样的汽车王国去,会不会“被汽车撞死为天下笑?”闻一多先他一年到美国留学,第一封来信劈头一句话便是:“我尚未被汽车撞死!”随后鼓动梁实秋出国去开开眼界。

那时清华是留美预备学校,没有学生毕业有机会出国而拒绝的先例。程季淑支持梁实秋出国,答应等他三年。然而,比学业更大的考验来了,他出国得先过“体育关”。

梁实秋平时疏于锻炼,体育更非他擅长,“马约翰先生对于我的体育成绩只是摇头叹息”。清华游泳池虽好,但他几年不下水,完全是个“旱鸭子”。第一次游泳考试他“舍命一试”,跳入水中,全身直线下沉。喝了一大口水后浮出水面,来不及喊救命,又沉下水,所幸旁边两位同学的两根竹竿及时把他挑起来。成绩当然不及格,一个月后补考。

临时抱佛脚苦练,补考时“在水里扑腾得好厉害,水珠四溅,翻江捣海一般”,“沉到了池底。……便在池底连爬带泳的前进,喝了几口水之后,……安安全全的跃登彼岸”。马约翰先生笑得弯了腰,挥手叫他走,说:“好啦,算你及格了。”梁实秋自嘲“这是我毕业时极不光荣的一个插曲”。(梁实秋《清华八年》)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由来。

蒋南翔任校长后,沿袭并强化清华重视体育的传统。1953年3月2日,他就任校长不足九周,就在清华全体教师党、团员的讲话中说:“对于学生要订健康计划,保证同学一天有一两个小时的运动时间”,“以后体育不及格的不能毕业。搞好身体,这是一个政治任务。”讲话后不久,校务会议通过《本学期健康工作计划》,明确体育锻炼的目标和成立体育代表队的计划。

1953年6月7日,清华举办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田径运动会,共有1000多名学生参加比赛,几乎占全校学生的1/4。男生三级跳远和3000米的成绩接近新中国成立后的全国纪录。蒋南翔在开幕式上致词:“这次运动会不但检阅我们参加运动的普遍性和各项记录成绩,而且要检阅表现在运动中的新道德,如集体主义、乐观主义精神,机敏、勇敢和纪律性等优秀品质。”(孙云彦《蒋南翔校长与清华大学的“全面”体育教育》)

2017年4月30日,在清华106周年校庆之际,以“马约翰杯”命名的清华学生田径运动会已举办60届。校运会有四年停办是因为“文革”,1966年4月举办第十三届后,直到1970年11月才举办第十四届。

1954年2月,蒋南翔在参加体育教研室教师和体育积极分子的座谈会上,灵活运用辩证法,提出“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的学校体育工作方针、指导思想。

1957年,由于受到政治运动的影响,清华体育工作一度消沉,蒋南翔对此不甘心。11月29日,他在西阶梯教室召开的清华全校体育工作干部会上说:“你们看,马老(注:指马约翰先生)今年已经76岁了,还是面红身健。我们每个同学要争取毕业后工作五十年。因为年纪越大,知识、经验也就越丰富。”这是他首次公开表达“为祖国工作五十年”的设想,至今正好60周年。

1961年3月9日,蒋南翔就健康等问题与团委干部谈话,其中谈到:“‘要至少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的提法还是合适的。”1961年9月,他在迎接新生大会上号召,“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

1962年9月,他在迎接新生大会上,勉励同学身体好,不要像旧中国有些大学生一样,“第一年买眼镜、第二年买痰盂、第三年买药罐、第四年买棺材”(徐锡安《青年导师 教育伟人》),号召“将来清华毕业的同学,不仅业务上,政治上都很好,身体也很棒,独立工作能力特别强,至少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

(2017年11月13日02:23一稿,11月24日23:04修订,【山水微言·176】。本文为“师表校魂”大学校长系列之六,“蒋南翔史评三重奏”之二红专篇,《“大清治国”的密码》连载第7节。史评三重奏之一青运篇已完稿,之三狂飙篇待续。)

版权声明:“山水微言”评论均为一人原创,个人转载请保留“山水微言”署名,机构转载需先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