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宣三曲须龙银币,钱币中间汉字“大清银币”,楷书端庄、厚重雄浑,尽显皇家威仪,左右两侧花枝点缀,上书满文“大清银币”,下书“宣统三年”。

古钱币在收藏市场一直是比较热门的收藏品,虽然在历史的推移下,许多古钱币早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流通功能,但是却多了考古价值、艺术价值、欣赏价值、收藏价值等各种新功能。经过一定时间的演变,钱币爱好者以及钱币收藏家们的数量也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正是这些人的喜爱、追捧,古钱币收藏的火爆热浪总是一波接着一波向我们袭来。

如今市场上又兴起了收藏大清银币,这其中关注度比较大的就是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和行情。而宣统三年大清银币是清末币制改革的产物,其设计新颖,制作精良,是钱币爱好者的珍藏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清朝光绪中叶起,我国各省地方政府开始用机器制造“光绪元宝”银币。到了光绪末年,湖北省和户部又制造了“大清银币”。当时,各省的银元局几乎是独立的,银元在重量和成色上不一致,其流通也有地方性。为此,清政府于宣统二年(1910年)四月颁布币制条例:首先,定银元为国币,并规定以“元”为单位,每枚银元重为七钱二分,成色为90%,含纯银量为六钱四分八厘。其次,积极改革银两制度,停止各省自由制造,将制币权统一收归中央政府。随后,当年就试制统一的“大清银币”,面值有一元、五角、二角五分、一角共四种,其中,只有五角币流通于市。到了宣统三年(1911年)由户部天津造币总厂正式制造“大清银币”。“大清银币”的币面为:大清银币;上为满文:宣统第三年;下为汉文:宣统三年;左右为束花一对。币的背面为蟠龙和英文ONEDOLLAR。

最近有幸向重庆的张先生征集了一枚钱币珍品:宣统三年大清银币“曲须龙”,此枚钱币包浆老道、品相完整,历史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藏品品相精致,其审美风格独持,钱币正面鲜然可见满汉文化的融合,而钱背却明确标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钱币虽小,也可管窥社会文化一斑。其包浆入骨,熟旧自然,深打字口清楚,流通痕迹明显,边齿过关,龙鳞清晰,具有极高的投资价值和收藏价值。它有着历史熏陶,是价值很高的革命文物,具有深远的历史纪念意义;同时还是考古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难得的实物。

大清钱币是大众收藏品,收藏者有一定数量,前期国内各区域都有实力型买家介入板块,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市场供货量,导致其价格快速走高。同时,银币的价值也在同步上升。从藏家和市民的接受程度看,预计后期它的价格还将继续上涨。这些珍稀的钱币记载了我国一段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收藏价值。

经过十余年的培育,以机制币为代表的钱币拍卖市场终于在大放异彩。即便与海外市场相比,当前内地市场亦不逊分毫。收藏者、投资者群体的知识更丰富、视野更开阔,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对藏品追求更苛刻,在珍、稀的前提下,更看重藏品的完美品相和未来价值。此枚藏品保存较好,其色泽自然,不论是文字还是图案,都显得自然细腻,深浅合适。文字清秀,内容丰富,银光灿烂,其貌可人,也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