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份 " 连州市教育局的处理决定"文件 被人在网上曝光并引起了极大关注。那份处理决定的内容是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关份文件,连州市教育局负责人表示“这份处理决定原本是在教育系统内部下发,不知怎么就传到了网上。这个老师其实人非常不错,平时人很好!"

中间那段“领取了该班学生家长的 88.88 元微信红包,并马上向该学生家长回赠了 90 元的微信红包,但学生家长没有点击领取”让很多人表示:“套路好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过“坑娃”,但是“坑娃的老师”还是第一次听到!

对于事情的起因,连州镇第五小学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张老师班上有一名学生家长要求给孩子调到教室中间位置,但这名学生个头很高,如果调到中间,会挡住其他学生,于是就调到了倒数第三排,此后家长不断打电话、发微信要求张老师给孩子调座位,使得这名家长与老师的关系比较紧张。 其实这就是家长给张老师挖了一个坑,然后就截图向上级反映,我们学校也很无奈,因为张老师的确违反了相关规定”。

事情爆出后,很多人对这位家长的做法感到非常反感。

说实在的,为人父母,谁不想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只是,目的未达成后的不依不饶、发红包、举报老师这一系列行径不但无法体现一个家长对孩子的关爱,而且还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好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坑了老师,还是坑了自己的孩子?

在网络上众多指责声中,一位网友用清新脱俗的评论戳中了很多中国家长的痛点“什么时候开始连换座位这种事情都需要父母包办了”?这样的评论似乎把话题引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家长们大包大揽式的教育方法真的能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么?

如果孩子视力不好 ,看不清黑板,可以让孩子自己试着去和老师沟通,相信老师会酌情安排的!但是,在这种事情上,很多父母宁愿自己赤膊上阵也不愿意放开手让孩子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他们认为,这样是对孩子的爱护。

怪不得有人说,很多人分不清什么是关爱,什么是溺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溺爱,照顾者庇护孩子,同时也妨碍孩子试图作出独立行动的任何努力。关爱,只是照顾者给予孩子必要的保护和引导,并没有剥夺孩子独立行动的权利。

现在很多父母遵循的统一宗旨就是让孩子以学习为重,搞好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不需要孩子做,各种要求都尽量满足。

然而事情并非家长想象中的那么好,这样的一种包办、溺爱的教养方式,让孩子缺乏责任感、缺乏独立、变得冷漠,学习上往往也会表现出被动与厌倦。

退一步讲,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一个大事小事都只会依赖父母的孩子,又怎能在社会上立足呢?

父母们想为孩子排除一切妨碍他学习的东西,但是这样的做法只会限制孩子的自我发展能力、限制与人交往的能力,限制看待世界的角度。

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是一个没有束缚的自由空间,在这里他们可以尝试自己喜欢的东西,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作为家长,应该学会放手,将独立行动的权利还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