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味读书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欢迎来到趣味读书屋

我是主编白溪

这是我与你分享的第43篇原创文章

本篇文章约700字,预计阅读需要5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宝爱哭闹,就有家长给孩子打上“调皮”、“淘气”、“脾气坏”的标签。

比如我家宝宝,就总是被家里的老人打上“女汉子”的标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不顺心的事会哭,遇到挫折会哭,家长不理解会哭,想要某件东西而不得也会哭,确实让人觉得头大。

但是,早期儿童的性格发展是可塑的。

虽然先天基因起到了一些影响,但后天的教育、环境都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重大影响。

这也是教育的初衷。试想,如果孩子天生就是“淘气顽皮”的,还需要我们做什么呢?

根据大量的实验观察,0-6岁是宝宝重要的性格塑造期,家长可以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通过教育手段,来培养孩子的有点,克服孩子的弱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在不断成长,家长的眼光也应当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

不要再用“他很……”这样的句式,而是改用“在……情况下,他倾向于……”这个句式来解释孩子的行为。

比如,宝宝因为不愿被逼着吃饭而哭闹时,不再说“他很犟”,改说“在被逼迫的情况下,他容易发脾气”,这样描述孩子的问题,也能让我们自己的头脑冷静下来,更理智的分析问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时候,孩子是一种不确定的多种可能性的叠加态,我们对孩子的评价和态度会影响孩子的发展,把不确定变的确定。

当我们觉得孩子是“调皮”、“脾气坏”时,我们会不自觉的用对待“调皮”、“脾气坏”孩子的方式去对待孩子,孩子也只会变的原来越调皮,脾气越来越糟糕。

我们都不希望孩子真的变成我们口中的“调皮捣蛋”、“倔得像头驴”、“脾气差”的孩子吧?

所以说,改变我们自己的认知,别再给孩子贴标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