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致敬英雄!

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我军首次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坦克作战,虽然在抗美援朝战争时,志愿军就有坦克参战的纪录,但那时规模与这次无法相比。而且,此次对越作战坦克部队与步兵协同作战,即是突击中的尖刀,又是阵地战中的火力提供者,可以说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涌现了多位英雄坦克手,战斗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有一位英雄坦克营长,他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然顽强的与敌血战到底,最终光荣牺牲,他就是战斗英雄刘宏生。

刘宏生,江苏省睢宁县人,1940年生,1960年入伍。1979年对越自卫反战时任41军坦克团3营营长。41军坦克3营战时配属41军122师在朔江-板洋地区战斗。实战中,坦克3营8连配属步兵365团1营在平孟方向展开正面进攻。坦克3营长刘宏生,率领7、9连从108号界碑出击。108号界碑至板洋方向是敌防御的薄弱环节,但是地形极为复杂,有5公里地段被横向大山阻隔没有通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月17日8时,营长刘宏生带领各连主官、车长和驾驶员到前沿看地形,研究前出路线。由于地形限制,工兵虽然多次爆破,但仍然无法满足坦克通行要求。这段通路长约2公路,有一段500米的变曲陡坡,最缓处在坡度也在40度以上,最陡处甚至超过了50度。这么大的坡,在坦克作战史上从来没有过。但是,别处又无法绕过,而且时间上也不允许。

刘宏生当机立断,命令副营长李善治率先尝试驾车通过。李善治曾经是1964年全军装甲兵比武大赛的第一名,技术娴熟,是全团技术尖子。在团副参谋长吕礼友和3营长刘宏生的指挥下,李善治安全地将车开下了陡坡,随后7、9连各车有样学样都越过了天险,创造了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月19日5时,41军坦克团3营7、9连进至板黄,受命搭载步兵364团1营两个步兵连,乘着夜色,向敌人侧后挺进,没敦张向板洋、朔江实施迂回包围进攻,协助正面进攻的365团1营围歼朔江之敌。一个小时后,坦克3营(欠8连)进至敦张口,驻守在朔江的越军122榴炮连和高炮连,发现我坦克后,当即开炮。步兵下坦克配合战斗,刘宏生率领坦克从侧后猛烈穿插,奇袭朔江守敌,在板洋岔路口最遇敌炮火阻拦,并发现敌两个炮阵地,他当机立断先消灭敌炮兵阵地,命令所有坦克密集开火,据战后统计,那次战斗共摧毁敌37双管高炮4门,14.5高机4挺,85加农炮6门,122榴弹炮3门击毁汽车六辆毙敌90余人,摧毁了朔江守敌的火力配置,为我插入板洋一线的步兵解了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月19日中午,366团在板洋战斗进入最激烈的时候,刘宏生带着九连两辆坦克来增援366团的战斗。三辆坦克一出现在战场上,马上就吸引了越军大量的火力。驻守在大无名高地和592高的越军高射炮和高射机枪,马上对三辆坦克进行了射击,越军的坦克手也迅速展开了行动。刘宏生营长命令三辆车,注意隐蔽,对敌人火力点进行自由射击,一时间炮声轰轰,惊天动地。越军的多个火力点立刻哑了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步兵364团见越军火力被压制,不断向前跃进。这时接近的越军反坦克手,见刘宏生营长的指挥车天线多,便集中火力向他的坦克开火。坦克中弹后起了火,一、二炮手身负重伤,刘宏生的腿断了。危急时刻,刘宏生咬牙坚持,他命令驾驶员为他装弹,他自己亲自操炮与敌战斗。他通过潜望镜发现远在30米外的一处山洞有多束电话线通向洞内,判断是敌人的指挥所。于是,他把炮口对准了那个山洞,轰~轰~,连续的射击,使越军指挥所所处的山洞发生了垮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午三点半,无线电里传来了刘宏生微弱的声音:”快给我装弹,我要与敌人血战到底!“随着,坦克车炮弹的耗尽,刘宏生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而他的坦克最终也在敌人的打击下,发生了爆炸。车上四人全部阵亡!

没有当日的血战,哪有今日的和平?没有战士的献身,哪有安定和繁荣!向刘宏生以及无数先烈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