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60年代中期"不列颠入侵"的大潮中,英国乐坛以"甲壳虫"乐队为发端的摇滚乐新时代可谓群雄并起,争奇斗艳。

我们通常把披头士、滚石、The Who、The Kinks称为“英伦入侵big four”。除了"甲壳虫"和"滚石"乐队,最有个性,也最引人争议的就是"谁人"乐队(The Who)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he Who乐队由4人于1963年组成,核心人物是彼特·汤申德(Pete Townshend,生于1945年,作词作曲兼吉他手)。

他们以反叛的形象、演奏硬摇滚赢得观众的喜爱。他们把布鲁斯和摇滚乐的强劲力量与自发的极端主义和几乎反对一切的倾向结合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酗酒、吸毒、说脏话,表演作风无法无天。演出时,总是要把声音的分贝提高到震耳欲聋的地步。

在舞台上,他们就象一阵旋风:

Pete Townshend时而抱着吉他跃向空中,时而夸张地象风车那样挥舞着拳头;

Keith Moon常常激动得摔倒在他的鼓边;

主音Roger Daltrey总喜欢趾高气扬地在台上踱来踱去;

只有贝司手John Entwhistle静静站在一旁,倒显得象是这阵旋风的中心。

迥异的性格经常会发生碰撞,但这些矛盾也因此在10多年里创造了出色的音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1965年的一次音乐会以后,每次音乐会上他们都这么做,一直保持到1978年穆恩因Heminevrin(治疗酒精中毒的处方药)服用过量去世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ownshend似乎想把乐队领入一个新的境界,在短短的时间里,他被公认为那个时代英国最杰出的词曲创作人之一。

歌曲"孩子们都好"和"我这一代"成了青少年传唱的经典,而他的摇滚音乐剧《托米》也为其在主流乐评人士中赢得了尊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he Who乐队的风格自成一派,其风格被誉为“布莱顿之声” (A Sonic Brighton)

Brighton是指英国南部海滨小城布莱顿,当时的布莱顿游乐场因音色嘈杂的音乐风格而自成一派,而The Who的硬摇滚风格刚好符合这种音乐气质,所以被评为布莱顿之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要介绍的这张专辑便是老牌乐队The Who的一张经典专辑,在滚石杂志评出的500张历代最强专辑中排名第28—《Who's Nex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辑封面)

这张专辑发行于1971年,是The Who乐队在重摇滚上的又一突破,比之前的专辑都要硬。很多人认为这张专辑的鼓简直是神了,除了Moon没有第二个人能够敲出来。

它将Moon的个人特色完整地表现了出来,Moon的鼓情感变化非常丰富,节奏紧凑密集,一般人都不敢去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滚石杂志评选的“最伟大的100位鼓手”中Moon排名第二,他独树一帜的性格和鼓技、奇葩的举止、自毁的行为,让他成为一个让人无法忽视和忘怀的人物。

这张专辑产生了"Baba O'Riley"和"Won't Get Fooled Again"两首被后世奉为经典的摇滚歌曲,以及被包括软饼干在内的许多乐队翻唱的"Behind Blue Eye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张专辑体现出了多元化的情绪,简单中透露着复杂,娴熟的音乐技巧却不失诚实的摇滚态度,同时Baba O'Riley这首歌也是《犯罪现场调查:纽约》的主题音乐。由于融合进了歌剧元素,非常紧凑和具有戏剧性,评价非常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风云诡谲的摇滚乐坛,The Who乐队独树一帜,吸取歌剧的精髓融入摇滚乐,对流行音乐影响颇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多少乐队现场演出时的音量可以大到观众捂起耳朵、惊慌失措?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英国艺术摇滚乐队The Who!

(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资料来源于电驴)

往期精选

乐谈崔健 | 王菲 | 林夕 | 谢天笑 | 陈奕迅

元音计划 | 入驻元音乐教程 |元音气造

专访湖泊乐队 | 陈小熊 | 归一 | RAINBOW计划

- End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