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在新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强调了普通高中教育不只是为升大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教育应注重学生的性格特点,让其拥有积极、健全的人格。现在我们基础教育的重心正在逐渐由「知识培养」转向「人格培养」。

有一本书用了一段简练的语言向人们讲述了孩子人格培养的重要性:“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的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记得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两个帖子,同样的问题,不同的成因,两个家长用文字的形式向人们表述出了自己内心的疑惑和不安。

▼环境的改变让曾经外向的孩子变得不言不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在江苏某学校就读,很顽皮,但是也算聪明,入学第一年的时候数学每次都是95分以上,语文90分左右,英语80几分,不算很差,特别喜欢数学老师,每天回家也最爱做数学作业,跟家里人也总是提起数学老师,到了二年级老师全部换了,因为多动,一直坐第一排的孩子被班主任换到最后,每次家长去学校,总是听见老师的抱怨,从不举手发言,不认真听课,多动。

成绩也慢慢下降了,数学从95分以上滑落到80几分,语文也滑落到70几分,英语也滑落到60几分,回家也不爱学习了,老师不停的打电话埋怨家长,要督促孩子学习。到第三年的时候,孩子成绩更糟糕,三门都不及格了,回家总说家庭作业在学校做好了,就算有作业也拖拖拉拉的到半夜勉强完成。

提起自己孩子在这三年里的变化,孩子父亲的言语中流露出了对老师的不满以和自己孩子个性转变的不解一年级的时候孩子学习不错,回家总是提起学校的事,总是喜欢把自己的课外书带去跟老师一起看,为什么现在回家却闷声不说话不学习?我真想抽空去找你们,怎么教的我孩子那么外向的孩子现在不言不语不学习?

▼孩子表现过于积极遭遇老师家长联合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年级男生的家长吴先生无奈地说,孩子入学3个多月以来,他接到了老师无数次“投诉电话”,上课坐不住,忍不住插嘴,被训几句后趴下来,“这次又是趴下来不听,结果老师问他刚才上课说了哪些,「出了几个问题」,结果儿子都能说出来而且「都答对」。老师很气愤,说儿子已经影响她正常教课了。”

吴先生说,刚开始还耐着性子教育几句,几个回合下来,再次接到投诉电话时,吴先生不淡定了,“大概入学半个月左右,狠狠揍了他一顿。”揍完后,吴先生发现“效果”仍然不明显,“以前会讲话,现在不随便讲话了,但也不认真听。怎么教育总不能达到老师满意的标准。”

对此,吴先生非常担心「最后形成恶性循环,儿子表现最差,老师就会批评,经常批评不光难受,还会被贴上标签,就真的有可能心理不健康,继而自暴自弃。」

或是因为在环境突变时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或是由于积极性遭到打击,两个优秀的孩子在缺乏正确教育方法的影响下,成绩出现了严重的下滑,原本积极、活泼的个性也变得沉默寡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说,在第一个故事里,孩子的任课老师全部被更换了,原本喜欢的老师被调离,新老师又不能很快的了解班上学生的特点。在这种教育环境出现了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孩子的父亲没有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看到了孩子变得沉默、厌学,成绩大幅下降,在3年的时间里却没有发现导致孩子改变的真正原因。

而在第二个故事里,上课插嘴,证明孩子在积极的思考问题;被训斥后仍然记得老师讲课的内容,说明孩子在趴下后仍然在听讲。「盲目的训斥」和「打骂」严重的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

与上面两则故事行程强烈反差的是,在以前文章里我们提到过剑桥学霸的事情,里面所有的家长都「非常谨慎」的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着「适当」的作用。

不低估孩子的潜力,不打击“年少轻狂”,不因孩子的一点儿不良表现而对她从根本上否定;随时帮孩子留意好书和良师;引导孩子接触自己喜欢的专业领域;与孩子发生意见分歧尽量说服。是这些家长们普遍的教育准则。

好的教育应该是谨慎的、小心的。相比于70后、80后,如今的孩子需要拥有更多的择权。孩子在学习生活上的选择和决定,应该给予支持与尊重。

家长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观念,那就是孩子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独立的人,他们的尊严、人格、权利和成人不可侵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们自爱、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来应对未来的社会、职场生活。

最后,回想一下你是否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说过下面这样的话:

“你不听也得听”

“我说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

“你以为自己很聪明对吧”

“你整天就会撒谎”

“你会不会好好说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