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1955年3月22日出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收藏家、古董鉴赏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主讲系列节目《马未都说收藏》。现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同时也是超级畅销书作家。

1981年,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小说《今夜月儿圆》。《马说陶瓷》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小说发表后,被调为《青年文学》的编辑。 1996年,马未都创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

2008年,马未都以745万元的版税收入,登上“2008第三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5位,引发广泛关注。 马未都先生于2008年1月1日起做客央视《百家讲坛》,先后播出52讲。分别为《马未都说家具收藏》(共10讲)、《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共23讲)、《马未都说玉器收藏》(共8讲)、《马未都说漆器收藏》(共3讲)和《马未都说收藏杂项》(共7讲),以及《薪火相传说收藏》。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馆长。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规模,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等。

1992年他的《马说陶瓷》一书,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2008年1月1日,马未都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授中国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 更多的人通过马未都的11部关于收藏的书籍、央视《百家讲坛》、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无数视频节目以及点击量惊人的博客了解他。他的表达能力毋庸置疑,言论涉及范围也实在广泛。若以《百家讲坛》当年的收视率、马未都书籍的畅销以及他博客点击量计算,他无疑是中国艺术品圈子最具大众影响力的人。

您一定听过这些求人鉴定的常用语。遇上一般人说:“师傅您给看看”,遇上名人会说:“老师您给说说”,遇上高手会说:“先生您给掌掌眼”。可见“师傅”、“老师”、“先生”是文物鉴定行业对不同等级的人给予的称呼。我们到底应该称呼马未都“马师傅”、“马老师”还是“马先生”呢?

师傅

我们常把比自己水品高一点的叫“师傅”。“师傅”不是“师父”,师傅只是尊称,师父如同父亲。师傅都是有一技之长的人,过去又叫“把式”。常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会练会说真把式。

对于古玩行业来说,研究学习理论会表达叫“说”,敢于真金白银的掏钱去买叫“练”。文物鉴定领域既有假把式又有傻把式还有真把式。无论是把式或者是师傅,与“老师”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老师

有讲坛,有固定的学生才叫老师。今天来讲就是有平台有粉丝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的叫老师。老师能够答疑解惑,比把式更有影响力。老师们都有相当的知识水平和讲演能力,但是不见得每个人都能掏钱买文物,这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比如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很多专家都称呼“老师”,大部分都来自各个博物院研究所,他们能给您讲清楚知识,但是本人不见得有收藏经常也有不懂的时候。所以他们说的对就是专家,说不对就是砖家。

先生

先生就是在老师的基础上能够著书立说,自己有独到的见解和理论,解决过历史疑难问题。比如王世襄先生之所以被大家成为“先生”,是因为他出过许多著作,涉及了家具、鸽子、髹漆等等各个领域,并且影响了一代人。

马未都

马未都经历了上述的三个过程,称它为“先生”也并不为过,但是他有超越前人的独到之处,就是推理能力。前人鉴定文物统称为眼学,就是见多识广后对眼前的文物做比较鉴定,马未都可以触类旁通,通过推理的方法讲出道理,这与他博览群书,涉类广泛有一定的关系,更主要的是天赋聪明,即使他也打过眼,但是对于我们芸芸众生需要一个领路带头的英雄,如果在文物界只选一个敢把裤衩穿在外的“超人”,一定是马未都。有顺口溜为证。

初级鉴定找师傅,

老师砖家有不服,

先生岂非等闲辈,

高屋建瓴马未都。

马未都有些文藏圈内人没有的能力,首先就是表达能力,口齿清晰干净,讲解张驰有度,这估计也是某电视台愿和他长期合作的主要原因,毕竟上镜是个很高的坎,不信你自己对着手机自拍讲解一段试试,新手想要拍一段干净点的讲解没有几十遍上百遍尝试录不好。请关注:容济点火器

第二、他搞收藏有一点资历,比起民间草根出过书搞过私人博物馆,但比起官方出身又略有不足,文藏圈资历是很重要的一环,如果只是面向大众他的资历绰绰有余,但在专业圈却又不够,承认他的人少之又少。

第三、马未都的文物鉴赏水平不仅仅体现在对文物真伪的审定能力上,更重要的是具备通过文物旁证或者佐证历史真伪的能力。例如司马光砸缸的历史故事家喻户晓,但马未都明确指出,这个能装上水淹过小孩的大缸,在北宋时期是没有的,那时候没能力烧制那种大缸。因此司马光砸缸就是后人编造的故事,可以作为传说,但不能当真历史。这才是触类旁通的大家。

第四、文藏的东西80%往往是模糊的,只要是搞收藏的是你会发现所有人都自以为是,让一般人作出判断的往往是评判人的身份、资历等外面的东西,真假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价值依据更是随心欲,同一东西卖给此人100万,换个人可能1000就拿下,这圈子里混有时候连自己都要骗,要入戏。

马未都,1955年3月22日出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收藏家、古董鉴赏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主讲系列节目《马未都说收藏》。现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同时也是超级畅销书作家。

1981年,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小说《今夜月儿圆》。《马说陶瓷》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小说发表后,被调为《青年文学》的编辑。 1996年,马未都创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

2008年,马未都以745万元的版税收入,登上“2008第三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5位,引发广泛关注。 马未都先生于2008年1月1日起做客央视《百家讲坛》,先后播出52讲。分别为《马未都说家具收藏》(共10讲)、《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共23讲)、《马未都说玉器收藏》(共8讲)、《马未都说漆器收藏》(共3讲)和《马未都说收藏杂项》(共7讲),以及《薪火相传说收藏》。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馆长。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规模,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等。

1992年他的《马说陶瓷》一书,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2008年1月1日,马未都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授中国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 更多的人通过马未都的11部关于收藏的书籍、央视《百家讲坛》、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无数视频节目以及点击量惊人的博客了解他。他的表达能力毋庸置疑,言论涉及范围也实在广泛。若以《百家讲坛》当年的收视率、马未都书籍的畅销以及他博客点击量计算,他无疑是中国艺术品圈子大众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