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收集了10个最常见的人们对保险的疑议,这十个疑议,保险公司都有对应的话术;

不过今天这里,我尝试用正经的,有理有据的,经得起考验的方式,来一一解答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客观角度来分析这个疑议,这个说法的由来无非是两种渠道,第一就是作为当事人曾经买过保险,然后被拒赔了。

第二就是听说,要么就是身边发生了拒赔的事件,要么就是纯粹的道听途说,没有任何依据。

老生常谈的,保险在法律上有《保险法》作为契约基础,在发展层面有国十条作为政策基础,在监管层面有正部级事业单位的保监会作为管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属正部级事业单位的还有银监会,证监会,地震局,气象局,中国工程院,国家行政学院等等,直属国务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法律条款的《保险法》,是指调整保险关系的一切法律规范的总称。

凡有关保险的组织、保险对象以及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等法律规范等均属保险法,与之相互关系的还有《合同法》《婚姻法》《公司法》等。

如果在这样严苛的中国特色的监管下,还是认为保险是骗人的,那么,整个社会是否都缺乏契约精神了呢?

你可能认为自己活在一个布满谎言的世界,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受害者臆想有点严重。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只有一个原因,你并没有做到公正客观的心态看待这个问题。

如果曾经买保险上过当,那不是保险的问题,那是人的问题,要么是因为你付出的信任成本没有得到回报,也就是说被不良业务员骗了。

要么就是买之前没有正视自己付出的金钱,简单点说就是没看使用说明书,买了个不知道干嘛用的东西,

没有理解保险对应的分类和用途,在需要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理解和现实不符。

当然,我只是试图解释保险的合法合规性质,保险只是一种风险转移工具,

买不买,都是自己说了算的,结果也是需要自己承担的,没什么好道德绑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在我的角度来说,我必须承认保险公司是会倒闭的,但是在客户角度,我又可以简单点解释保险公司是不会倒闭的。

因为保险公司倒不倒闭,对于客户来说基本没影响。

保险法中对于保险公司成立的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立的资产必须大于2亿,这只是其中一小条而已,

要知道,建立保险公司要国务院保险监督机构批准,我们大中国,现在也才只有约百家保险公司而已,保险牌照难度可想而知。

保险法中对于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保险公司是需要设立风险管理基金的,资金为注册总资本的20%。

同时保监会对于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监管严格,目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评分都高于保监会要求(具体数据可上保监会官网查询)。

保险法中对保险公司关于倒闭的规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身保险公司除了分立,合并和依法撤销以外,不得解散。

解散时,其具有的人寿合同转让到其他人寿保险公司。

简单点解释,就是保险公司给你了这份合同,之后不管这家公司还在不在,你的合同都是一样生效的,这是法律效应

当然也不是绝对安全,国家动荡的话讲什么都是虚的,不过这个好像也不是我们该担心的事情,所以,姑且算是绝对安全的吧。

我们和保险公司之间,只存在一份合同的契约,记住,保险不是一般的商品,他是无形的,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的最大售后服务只有一条:

那就是真发生理赔的时候,别拖拉就可以了,也就是理赔时效性,

而关于理赔,所有保险公司是一样的,依合同办事。

并且,不存在可以拖延的情况,因为保险法有一条很有意思的规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有详细的规定了保险公司审核,理赔,拒赔等的时间限制。

保险公司的时效只能在这个约定以内,如果超过保险法这个时间,需要赔偿延迟导致的损失。

分析到这里,也就可以直接点说我之前一直表达的观点了:

人寿保险,只要挑定价极致的买就可以了,和公司大小没关系,因为人寿保险合同,几乎千篇一律,保障几乎是一样的。

当然也有细微区别,比如免责条款,犹豫期,等待期,但是只要看这些,这就容易看懂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问题就有点复杂了,首先,要先梳理清楚,你指的买错是什么?

是指买贵了?还是买了完全不是自己想要的保障内容的保险?

比如你想买纯杠杆的寿险,结果当年不懂,买的是分红型的寿险,这就叫买贵了。

如果只是买贵了,我是不建议退保的,因为毕竟都交了几年了,退保损失太大,相当于大部分钱都打水漂了。

而实际上你还是需要这个保障的,只是因为现在有更合适的产品而已。

首先,我并没有说那就继续交下去吧,虽然退保损失巨大,但是也要及时止损,否则硬着头皮交完,那才损失大。

除了退保之外,其实是还有其他办法的,一般在你合同里写的清清楚楚的,比如自动垫交和减额交清。

自动垫交就是你不再缴费的同时,保险公司会用保单中的现金价值垫交保费,让保单继续生效,直到现金价值清空为止。

自动垫交就相当于把这份保险变成了消费险,你可以在这个期间慢慢的重新规划自己的保险,虽然有这个办法,但我也不怎么推荐的。

我比较推荐的是减额交清,什么叫减额交清呢?很多人不理解这个很好的功能,我这里举个例子帮助理解。

假如,我买了一款终身寿险,每年交5000,交20年,保额是30万,假如我现在已经交了十年,这时候我想换一款产品了,那么我选择减额交清的话。

我十年交了5万,占我本来约定要交的钱的一半,减额交清就是同样的情况,把保险公司本来约定的30万保额,和我交的钱一样比例下调,在这里就调成了15万,一样的对应一半。

然后保单继续生效终身,我就可以不交钱了,其实就是相当于买了一份保额低的保险,这是我认为最合适处理买贵了的方法。

当然,这里讲的是理论,实际上减额交清的保额肯定会比你交的钱的比例小那么一点,毕竟保险公司要扣成本的。

而如果你想买的是高杠杆的寿险,结果万恶的业务员给你来了个年金险,这就叫买错了,这就没什么办法了。

要么去维权,要么认了,看看自己未来需不需要这个年金险,要是完全是没用的,只能退保了,同时吃一堑长一智,避免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经常听到人这么说保险,买的时候像个孙子百般承诺,理赔的时候像个大爷百般为难。

这句话其实挺有意思的,在我看来,说这句话的动机就有意思,为什么你买保险是要业务员百般承诺才买的?

这么说的人,其实你买保险的时候,并不是真的有风险意识,而是被业务员的一些承诺吸引了,说难听点,就是你在意的本来就不是保险,而是利益。

你觉得你交出去的钱,可以很容易的得到超额回报,否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

总有人喜欢说重疾险没用,买了后,真要理赔的时候,保险公司各种拒赔;

没错,重疾险确实很难赔,约定的条件其实是非常苛刻的,并不是一般人理解的大病就赔!

这里我也就真的付出我的诚意和专业度的把这个明明很简单的逻辑解释清楚,明事理的人会理解我的意思。

我曾经三连发的写了三篇文章,是关于重疾险的起源,重疾率,定价原理等的,关于重疾的概率。

有保监会的统一标准《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简称重疾表,如果怀疑这个表的数据真实性,那也就不用看下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里面是人们在对应年龄发生这25种重大疾病中任何一种的概率,而保险公司的重疾险定价就是基于这个概率的风险成本。

思维不要发散,集中理解上面这句话的意思,这25种重大疾病到底是有多严重?简单点说,就是病危期,就比如癌症晚期;

严重到影响人的生存能力,会对经济造成非常大的打击的疾病,记住这句话,是这样的病危情况发生的概率。

重疾险有贵有便宜,那是因为不同公司加入的费用率和预定利率不同,但是是存在极致定价的,就是假如费用率为0的时候。

关于这类保险定价原理的偏专业的文章,我之前写过不少,有兴趣可自行去看。

那么在极致定价中,你现在交的钱就是根据这个概率换算出来的,假如我们买了30万的重疾险,极致定价的话每年要交的钱是4千(假设),交30年。

那么这个价格对应的承诺就是发生这25种重大疾病中的任何一种,就赔这30万,这里又不存在理赔难的情况了。

所谓的理赔难,那是主观认为的,把完全没达到重大疾病标准的疾病当成重大疾病来算,然后说理赔难,

请认真考虑一下,如果每个人都按照这样主观的思维来理解的重大疾病的话,那这个东西该怎么定标准?概率还是这么低的吗?要交的钱还是只要4千吗?

重疾表的这25种重大疾病包含心脑血管,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说多也够多了,说不够也不够,因为表中给出的都是在病危期情况下的概率。

而这25种重大疾病占重疾保险理赔中的98%,剩下的2%就是各家保险公司额外加的病种的理赔概率。

然后有人质问过我,那请问这25种又占全部得了重疾的人的多少呢?我之前懒得回答,这里也就反问一句,你认为的重疾标准又是什么呢?

如果按这个医师协会的标准,得这25种重疾的理赔概率就是100%,至于在这25种以外的疾病,

抱歉,人家定价的时候,都没收这部分的风险成本,为什么要赔?

这段话比较尖锐,但是我也是希望能让一些能独立思考的人理解这各中的驳论,至于会不会招骂,这我不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算是我遇到比较多的问题了,一般主要的思考因素在于,感觉交太久了,负担大,

试想一下,如果30岁买的,交30年则相当于要交到60岁,确实感觉好像一直都有一个负担在。

但是这里我们可能忘记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是未来交的钱折现在当下的价值,体现在通货膨胀和复利上。

这里我就以我之前做的极致定价模型中,30岁男子,10万保额对应的10/20/30年交的费用,做个对比表格,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当时我是以4%的预定利率作为假算基础的,所以前三个数据很明显的,

就是说你的钱是以4%的复利增值的话,或者通货膨胀是4%的话,你不管选择哪个缴费期,你付出的总成本是一样的。

但是30年交,则每年需要付出的成本更低,获得的保障对应的杠杆率就越大,所以才推荐30年交。

而后三个数据就是假设通货膨胀大于4%,或者你的理财能力能让你的财富增值复利大于4%,则选择缴费期越长,你付出的总成本折现到目前就越少。

什么叫折现的价值呢?

简单说就是你现在有的100块钱是100块钱,但是因为通货膨胀,这100块钱在未来可以买到的东西可能只相当于现在的50块钱,这50块钱就是你这未来100块的折现价值。

简单点说就是越便宜,所以无论什么情况下,缴费期拉长的好处都是大于短的,

当然最终选择还是看自己,比如说就是不喜欢交那么久,那就选择短一点的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我表达多次,定期险好,但还是很多人会担心那老了之后不就没保障了吗?这说明每个人的理财能力是不一样的。

要弄懂这个问题,首先就要了解每个保险品种对应的功能是什么,比如说寿险,重疾险,意外险:

主要是防止在壮年时期,发生这些情况,导致家庭无法正常运作,很多责任无法完成,这类保险就是保障这个的。

而如果到了50岁之后呢?孩子长大了,房贷还完了,这时候在发生这类情况,就没有那么大的影响了。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也就是我们一生的责任其实是波动变化的,最重的时候大致在30到50岁这20年,也就是说这20年最需要保险。

所以我更推荐定期险,定期险才是真的纯保险,杠杆率高,用很少的钱就能有很高的保障。

关于定期险和终身险的价格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终身险是相当于在定期险的基础上加入了存钱的功能,如果你自己的理财能力不能保证每年稳定的在5%以上收益的话,

我说是的长期稳定的保持在5%以上,我建议也需要买一些终身险。

因为好的终身险的内部利率大致都在4%左右,对于没有长期保持5%收益率以上能力的人而言,这真可以算是存钱。

至于有一定理财能力的人,我建议就买定期险就够了,因为对比买终身险,你省下的钱只要收益超过5%,最后获得的回报远大于终身险。

当然请别小看这长期保持超过5%的收益的能力,需要足够的自律性;

别把省下的钱给花在其他不那么重要的地方,否则收益就是0,还不如买终身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是很多人的一个疑议,其实上面在选择缴费期的解释中,已经顺带解释了这个,

最关键的地方在于,要理解保险的定价,是根据风险的发生概率去算成本的。

也就是说你买保险的保额,和对应的保费是和事故的发生率挂钩,和通货膨胀没有半毛钱关系。

你现在买的保险,要交20年,知道考虑通货膨胀很不错,知道20年后这几十万的保额大幅缩水,

那么为什么不顺便也考虑一下你每年交的钱也因为通货膨胀越来越不值钱了呢?

终身险类会加入预定利率,一般情况下,也是和通货膨胀持平了,这就相当于抵御了通胀的影响,你交的钱,保险公司已经算了通货膨胀的影响,让你交的少了。

至于定期险,保额是根据你现在的交的保费*对应的发生率算出来的,更没有通货膨胀什么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就要认真解释一下重疾险了,前面说到的重疾表,当中的前六项是必保项,保监会规定的只要冠以重疾二字的保险必须要有这6项:

即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或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终末期肾病(或称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

然后保监会还规定,如果保险公司要设计多于6项的重疾险,就要在重疾险的25项中选,并且定义必须是一样的。

只有保险公司设计的病种超过25之后,才可以加入自家的病种,

所以呢,市面上不管是50还是100种疾病的重疾险,这其中的25项是一模一样的。

那么多出来的病种实际上占理赔多少呢?这个我还真统计不出来具体的数据,

但是我知道这25项重疾占保险公司重疾理赔的约98%,这在保监会中可以自行查询。

而还有一个横向对比,就是前6项重疾对应25项重疾的发生率,这在重疾表中是有详细数据的,只要稍微做整理,就有如下这张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在整个人生阶段,这6项重疾发生率根据不同年龄段在60%-90%,最高的占比达94.48%,发生在64岁男士,整体来看,这里的男士和女士们的比例并没有太大的偏差。

前6种重疾已经能占这么高的比例,而协会规定的全部25种重大疾病更是几乎覆盖绝大部分重大疾病理赔。

基于这个数据,我才说病种的多少并非十分重要的事情,从多出的这70、80种重疾,整体理赔占比才在2%左右就可想而知。

而且,保险公司在这件事情上是有点恶趣味的,超过25种以上的那几十种,很多时候其实就是这25种中的,只是他把人家单独拿出来再写一次而已。

比如癌症,不就是恶性肿瘤吗,人家可以把这算成两个病种,而如果保险公司因为这2%的理赔概率,硬是塞了几十种病种进去,同时拉高了整个保费,那才是欺负人的。

重疾险看起来是最复杂坑最多的保险,其实相反,重疾险反而是最简单的,

因为怎么买,必保的都会在,都不会坑到逆天,最多只是性价比不高而已。

挑便宜的买就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我回答不了,但有个思路需要分享一下,就是请先认清楚保险的功能,先别考虑保终身,先别考虑返不返还保费,这些都是在否定保障。

别用现在普遍代理人传达的保险和存钱结合的思维,那会让你忘记你买的是一个保险,同时还会让你付出多几倍的保费。

别想着要拿出多少钱买保险,先思考自己的一生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多少?

简单点就是,假如万一有一天,自己突然不能赚钱了,会给自己的家庭带来什么负担?

勇敢点去面对这个问题,好好算出来,这就是保障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考虑买什么保险,

有兴趣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对于保险规划,我觉得最好的理论就是生命周期理论。

然后就可以算这个保额对应的保费了,记住,别考虑理财的问题,就是纯保障,就是定期险。

你会发现,你只需要付出5%不到的年收入,就可以转移几乎全部的风险,拥有非常高的保额。

这才是保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疗险是必须要有的,至于重疾险,还是回到上面的问题吧,认清楚生命周期理论,你就知道为什么和现在需不需要重疾险了。

必须表达我的观点:

我一直都认为重疾险并不是必须的,而是在对应的时期必须而已。

关于生命周期理论可以点这个链接

(基于生命周期的保险设计思路 )

本篇近5000字,并且言辞颇为尖锐,能看完的观众老爷,您辛苦了。

每天上下班努力的碎片化学习的你,最后真的有对得起这份坚持的收获吗?何不来看看我家,看我给你排好的顺序的文章,每天进步一点点?

原创不易,请关注,转发,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