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四川专员办:深入调查研究 强化预算监管

开展调查研究是专员办发挥驻地的耳目作用提升财政预算监管绩效的重要抓手,是专员办全面嵌入财政管理主体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服务财政管理与财政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四川专员办高度重视调研工作,充分利用就地监管优势,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较好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

一、选题新颖,准备充分。四川专员办在调研课题的选择上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紧密围绕重大财税政策的贯彻落实,立足于财政改革实际,选择事关全局和改革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如重大支出项目,扶贫攻坚等。同时,为保证调研工作顺利进行,调研前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详细的计划,召开专题会议,精心拟定调研提纲,做好调研培训,熟练掌握与调研相关的政策,做到心中有数,防止出现“外行”调研“内行”的现象。

二、创新方式,提质增效。四川专员办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理念。一是从单纯地查找、罗列问题等问题型调研逐步向挖掘问题背后的成因、提出政策建议等研究型调研转变,深入分析造成问题的政策性、地域性、制度性以及操作层面上的原因。二是将调研与日常监管工作同步安排、同步落实、同步考核。在制定监管方案时就明确调研要求,把调研寓于日常监管工作中,既解决单纯调研难以全面获取第一手资料的问题,又保证信息调研的广度与深度。三是定性调研与定量调研结合起来。既紧紧围绕中央政策精神进行政策性分析,又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收集、整理、加工数据,进行技术方面的论证,不断提升调研的效率和水平。

三、深入基层,群策群力。调研工作具有实践特性,要获取完整的第一手资料,就必须深入基层。四川专员办在调研工作中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就地优势,扎根基层,立足实际。通过座谈、走访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面对面听取各级部门、群众和社会各层面的声音,带着问题,沉下身子,静下心思,全面了解政策落实情况和基层诉求,不搞浮光掠影、不做走马观花“做客式”的表面文章。同时,巧借外力,邀请专家学者参与调研,发挥他们在理论研究等方面的作用,取长补短,有效地提高了调研质量和水平。

四、提炼总结,深入分析。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为完善政策提供依据。四川专员办在掌握大量详实材料的基础上,对历史和现实、宏观和微观、横向和纵向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从现象中把握问题本质,不断提炼总结。从大局出发,从政策出发,找准切入点,提出具有可行性、针对性、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实现“参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使更多的调研精品能得到有效利用。

(原标题:四川专员办:深入调查研究 强化预算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