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言:

一直以来,与保险挂上钩的理财产品,都是以其低风险低回报为大众所共知;

但今天如果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保险投资中也有在确保低风险的同时,收益率却能达到15%以上的玩法,就是参与保单贴现的投资。

当然,我并不是要和大家深入聊聊怎么玩这个投资(会放到最后讲讲),而是想给大家讲清楚“保单贴现”。因为除了高收益以外,我认为它有更重要的价值。

它对于更进一步加深中国保险行业的国民普及深度,有着无法想象的作用,它能给保险行业带来的温度不可忽视。

保监会在1月8号已经发出《人身险保单贴现业务试点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功能就会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单贴现是和所有人都息息相关的一个功能,它的出现势必会对国内现有的保险体系造成巨大的冲击,他能解决现有保险中存在已久的,被绝大多数人诟病的问题。

因为我认为这个功能真的非常非常有用,所以才会用上了“不可不知”这种不合我人设的字眼,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废话不多说,咱们入正题。

正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假如我们现在花了很多钱买了长期保险,但如果在未来某一天急用钱的时候,利用保单变现来周转的方式只有两种:

一个是以保单作为抵押来向保险公司贷款,另一个就是退保拿现金价值。

我相信大部分人对这两种方式都不怎么满意,保单贷款贷抵押的是现金价值,也就是我们自己的钱,当然,这钱放在保险公司也有给利息,只是非常低而已。

而退保来拿钱周转,就更有一种饮鸩止渴的意思了。

而保单贴现,就是能给买保险的人的一种新的选择,一个“卖身”的选择。

利用自己的身体,把这份保单的保额提前折现给换出来,那么这具体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可以从它的起源背景开始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的艾滋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为了解决这个情况,出现了一种将保险保单折现的业务,诞生的机构就是保单贴现公司。

保单贴现公司通过售卖艾滋病晚期患者的保单,将保单的受益权利卖给第三人,使得患者能提前获得一笔资金加以妥善应用,使其余生能过得好一些。

这种投资方式在刚开始遭到很多人谴责,认为是在投资死人。但更多的人认为,这为艾滋病患者带来了一个巨大的价值,多了一个选择的机会。

尤其是那些没有子女的患者,一旦去世,保险金没有继承人,对其而言,这份保单并无多少价值。保单贴现公司的业务对于他们而言甚至可以算是一种慈善机构。

并且除了艾滋病患者,美国伴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医疗费用的升高,老年人家庭和末期疾病患者的生活负担非常沉重,保单贴现同样适合这类人群。

因此该业务慢慢的发展壮大起来。到了2000年,美国保险监管协会对保单贴现业务法进行了修正。至此,保单贴现成为了一项巨大的金融资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这个业务是从美国发展起来的,目前中国还在起草阶段,所以我就以美国的运作模式为例,和大家讲讲保单贴现业务的操作方式。

在美国的保单贴现业务中,有5个主要的参与者,他们分别是保单贴现人、保单贴现公司、寿险保险公司、信托机构和投资机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是保单持有者,常规我们的理解也就是买了保险的人,保单持有者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他的保单若果满足某些条件(具体条件不细说)后,可以找保单贴现公司进行保单贴现的交易。

在经过保单贴现公司的相关调查和定价后,通过保单贴现交易,出售这份保单给贴现公司,从而获得一笔资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单贴现公司在获得保单持有者的授权后,会向保险公司和医院调查保单持有者的相关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来给这次的保单贴现业务定价。

具体的调查信息包括:保单持有者的预期寿命长短,保单的现金价值,保单贷款金额,保单未来续期的费用等。

保单贴现的报价最高可以达到保单保额面值的85%。

美国保险监管协会为保单贴现制定的参考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单贴现公司报价给保单持有者后,如果持有者同意,则保单贴现公司会将钱转到信托公司账户。

在签订协议之后,信托账户就会将钱转到保单持有者的账户,这份保单的受益人就变成了保单贴现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供保单持有人的相关信息给贴现业务,理赔的时候出钱,其他事情和他们就没多少关系了。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保单贴现业务可以避免退保的产生,他们也是受益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要承担资金的安全周转作用,包括贴现公司将资金转到信托账户,信托账户转给保单持有者,还有贴现公司、投资机构和投资者之间的资金流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投资机构以证券的形式向保单贴现公司得注资,也可以类似基金的形式,拿到保单贴现公司的收益权,从而将保单贴现投资开放给投资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保单贴现业务的大致过程,整个过程为什么会需要牵扯这个多机构,这么复杂呢?

因为要避免道德风险,使得整个交易过程的信息保密。

这就回到了保险最开始的投保问题了,我们的保险法条款中是禁止保单转让或者说代替投保的行为的,原因就是规避道德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假如小明(小明戏真多)天天夜夜笙歌,醉生梦死,一副被酒色掏空身体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活不到平均寿命。

我看到这个情况后就给小明买个保险,然后通过保单贴现把受益人转到我身上,未来也许我不用等太久就可以得到一大笔钱。这绝对是一个好投资。

更有甚者可能就直接去加害保单被保人,从而获得这种逆天回报。夫妻间的投保杀害事件在新闻里都已经屡见不鲜了。

这就是存在的道德风险,一对一的,私下的这种保单贴现是肯定不合法的,所以,要有风险规避手段。

这种生意不是谁都能做的(一大批大佬公司即将浮出水面),不然以后我上街都要提心吊胆了,生怕一个万一,有人给我买了保险,而受益人不是我......

所以整个流程才会这么严格,并且对参与的机构资质要求非常高,比如美国就要求签发保单的公司必须是标准普尔等著名评级机构评为“B”以上的等级。

一切都是为了规避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正经事上,看懂保单贴现的运作方式后,我们就明白保单贴现的整个业务链的底层支柱是人的意外概率。

在这点保险公司绝对是行家,不可能算错的,所以贴现做的就是差价的生意了,它存在的原因:

原来的保险公司的运作模式太过僵硬,理赔和退保不够多元化,所以给保单贴现公司钻了空子。

也就是在我们买保险的人和保险公司之间,多了一个当铺,让保单可以合法的买卖。

这虽然是个商业模式,却能让保险的存在更灵活而且有人文的温暖。

在中国市场,他可以成为一个矛盾的缓冲带,这才是保单贴现的重要意义。

当不想要自己的这份保单的时候,或者曾经不懂保险被坑的买了某种保险之后,通过这种“卖身”的方式,也许还能得到不错的回报。

当需要钱的时候,比如患了不治之症,寿险却可以贴现出一大笔钱来顶用,比如需要熬过某个经济难关的时候,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而不是只能退保或贷款。

通过保单贴现,保险公司不必纠结那么多的退保准备金,保单贴现公司赚到了自己的差价,要退保的人拿到了一笔还算可以的退保金。三赢。

当然,除非万不得已,我一点也不建议用保单贴现,只能说这是在急用钱的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的一个新的选择,一个不错的选择。

正常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保单贴现,因为从源头上,我们首先应该知道自己为什么买保险,应该买什么保险,这就不会出现买错了要退保的保险。

从个人理财规划上,我们买保险也应该合理规划支出,保障型的保险就别总想着保本理财,否则收益又低,保障又低,花钱却多,这不是自己为难自己吗?

后序:

最后说一下前面讲到的保单贴现投资,这个在国外已经玩的很溜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至今收益在15%-1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顶级基金管理公司也在关注并参与投资保单贴现市场。

比如盖茨基金会,巴菲特的Berkshire Hathaway基金,其中保单贴现投资在他们基金的另类项目投资中占比70%以上。

保单贴现投资的低风险在于保单的理赔是确定的,也就是说,这个钱是已经在的。

而收益就来源于卖出保单的那个人的寿命长短,这通过保险公司和贴现公司是可以有大数据支撑的。所以也相对可控,目前在国外这个投资的收益确实达到了15%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和我们常规的投资股市的本质有所区别,其价值受到全球市场波动(包括国际经济趋势、政治动态以及利率变化)的影响很小。

而且与股票市场、基金市场、大众商品以及房产市场的相关性很低。不过未来收益有多少这就不得而知了。

想要用保单贴现投资的话,请先理解整个逻辑,并不是自己去买一份保险让后用贴现卖掉,这并不赚钱,而是去买别人贴现出来的保单,或者这类的基金。

每天上下班努力的碎片化学习的你,最后真的有对得起这份坚持的收获吗?何不来看看我家,看我给你排好的顺序的文章,每天进步一点点? 原创不易,请关注,转发,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