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视为80后创业先行者的茅侃侃去世了。根据媒体报道,因为创业失败,他选择了自杀。于是评论者们又出来了。

我看到两种不同风格的评论:

1)死者为大,不要对人评头论足。
2)创业本身就有巨大风险,因为创业失败就去死,只能是因为他不成熟。

1、

首先,死者为大,并不客观,并不合理。我们都会死的,先死先大么?

作为当事人的亲友,不希望听到不敬的评价,这合人情,却并不现实。

任何一个人,生于世,逝于世,从头到尾都会被周围的人们包围着渡过,死后也无法避免。

已成为历史的人和事,发挥最大价值的办法是变成一面镜子,让活着的人从中看见自己、看清自己、看到自己可能走或不可能走的路,并且更坚定自己的选择。

所以被评论是好事,比默默无闻更具有生命的社会意义。

2、

自杀就是不成熟么?

持这种说法的人大概是讲,成熟的人应该得能承受得住,承受不住一开始就别去做。

不成熟这个词,是我们所有人从小到大都听出茧子的话。这种认为小孩子“不成熟”的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

也许在父母的眼中,特别是家长制的父母眼中,孩子都是长不大的。等到有一天,父母觉得你“成熟”了,他们才会发现自己老了,可以放下了,或者说,终于可以“放弃自己”了——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使命,似乎他们生来就是为了生你养你帮你带娃一般。

这恰恰是绝大部分中国式家长、中国式亲戚要为“中年少女”、“中年少男”们操碎了心的原因,从“好好读书、不准早恋”,到“找个好工、嫁/娶个好人”,再到“生个好娃、读个好书”——这和“放羊-生娃-放羊”逻辑是一样的。

他们从来没有自己人生的意义,他们活着的意义就是因为上一代要他们好好活着,所以他们要你和你的孩子也得好好活着。

所以,他们活着跟死了的区别是什么呢?

所以,他们这就是成熟么?

3、

在西方,基督说自杀有罪,所以自杀的人“不得永生”。这是很大的罪过。

但现代的社会规则有一个基石,是卢梭说的:人生而自由。

什么叫自由?自由就是选择的权利。

既然人有生的自由,就自然有死的自由。这是一个成年人自己的选择,他可以选择生活的方式,也可以选择死的方式。

一个人如果到了成年,到了三四十岁,而且这个人在社会中还长期被作为社会偶像存在,你说他不成熟,我想这不应该是他的错,也不应该是社会的错,而应该是评价标准的错。

“人生而自由”的后半句,卢梭还说:“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其他人的评价标准其实就是这个“枷锁”。

通常,人们(包括我们的父母)在说“你不成熟”的时候,其实潜台词是:你想的和我不一样。

对,就像他们在说你做得不对,其实潜台词是:你做的和我想的不一样。

4、

有一本书《异类》中讲到一个现象:

美国的下层人教孩子,通常是用命令式的。因为他们太忙,没有空和孩子费劲地讨论,也没有空去理会熊孩子的各种奇思妙想,所以这时用命令式的要求和简单的训、骂、罚是最简单高效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通常也会复制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教子之道”。

而中产阶级教孩子,从小就把孩子当大人看,平等地与他交流,所以孩子从小就学会了理性思考,所以他们从小进入社会都能够客观、理性地处事和待人,显得更加早熟。

于是下层人的孩子通常还是下层人,中产的孩子还是中产,甚至会变成“高产”。

马太效应就这样出现了。

阶层固化就这样出现了。

但这里面其实就是一个不同教育方式带来的巨大差别,带来的“成熟”度的差别。

威权社会里,孩子永远是孩子。

而平等社会里,孩子从一开始就是大人,孩子从小就开始尝试着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很快地就学会了客观地认知社会并做出反馈,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

5、

中国传统的大家长制,某种程度上讲,个人的生命是没有自己的意义的。个人的生命,特别是士人的生命,首先属于家族,然后永远地属于君王。

从汉朝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就开始说: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要子亡,子不亡是为不孝。

读来为古人扼腕。

又有另外几句话:

《大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战国的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北宋的张横渠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些都很伟大,但这里面带着一种苛求,苛求人人都去做圣人,总要去为天地万世做些贡献,燃烧自己。

所以一旦一个人做出来一些不合常理的事,总会说他修为不够,品德不行云云,再严重点就讲他是小人,非君子也。

我们今日当然都不讲这些了,今日社会上被崇拜的人,大量的甚至都是圣人眼中的小人。孔夫子要是复活过来,看到今日世界,我想“礼崩乐坏人心不古”八个字没说完就已经吐血而亡了。

但这不代表传统的观念已经消亡。

今天中国的社会矛盾恰恰是,部分的人持有着开放的、自由的、平等的观念去生活,而另一部分的人又活在古人的世界里。

社会的价值观正在沿变,正处在多元化的状态中。所有的矛盾就在这个点上爆发了。我们和父母争论,是否一定要结婚、生子,是否一定要求稳定,年轻人是否结了婚要和父母一起住……

我们也会和其他人争论:自杀,到底是不是不成熟?

都说人生如戏,甚至有人会觉得,人生不也如游戏么?我哪天玩得不开心了,咔嚓,下线了,不玩了,结束了。

这样的说法,你觉得他没有合理的地方么?

6、

不要评价他人不成熟,因为谁也不知道何谓“成熟”。

也有人会讲,把“成熟”换成“负责任”。

如果说负责任,特别是社会责任,从茅侃侃自杀前的邮件记录,我恰恰看到一个对股东和员工非常负责任的企业家应有的样子:公司资金困难,和股东耐心交流,欠下的员工工资,会努力地去争取还清。

诚如前面提到的,中国社会今日的价值观多元,一个人究竟应该负有什么样的责任,是对个人的生存责任,还是对家庭的赡养抚养责任,还是对国家对社会对全人类的公共责任,谁能讲清?

如果笼统地说一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你又有何资格去指摘一个走投无路的人选择缴械投降?

如斯评论,于死者不公。

7、

说到自杀,历史上其实也有被人们视为光荣的。有因为国愁家恨自杀的,屈原、陆秀夫投水而亡,千古传诵;有因为孝义自杀的,如春秋卫国的公子寿,秦朝的公子扶苏,世人惋惜;还有因为爱情而死的,小说的杜十娘和梁山伯,也是民间怜爱的。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我们家族是南宋丞相陆秀夫留在广东的后裔。“崖山之后无中国”断言中的中心人物,正是我的祖先,当国破山河尽,元兵紧逼而无路可走,这位忠肝义胆的丞相杀妻溺儿,而后抱起怀中的小皇帝,在崖山跳入滔滔南海,壮烈殉国。所幸后来,有兵众不忍,救起了水中的丞相二子,才有了我们这一支后裔的存在。

虽然为人子孙,但少年时的我就在想,打不过别人就自杀,这是不是愚忠?抱着一个不经事的小皇帝去跳海,是不是算蛮横地剥夺他人的生命权?为了一个基本不可能恢复的政权去死,值得么?

经过了好几年,我才想明白了。

评古论今,最忌讳以今人之眼光,看古人之世界。

在那时,元兵入侵,国破家亡,那比后来的日本侵华还要严重些。因为宋人视蒙古人为蛮夷。这放在今天,大概就是猩猩突然崛起,妄图奴役人类,人类领袖抗争无果,壮烈牺牲。

我想这就是那个时代最光荣的事,因此陆秀夫、文天祥、岳飞等等都因抗击外敌而成民族英雄,这也不因为今日的民族大融合而改变。

于是,我给人生意义找到了一个出路:

1、做自己心中认为,这个时代最能体现自己意义的事情;
2、时代不同,人生意义不同;
3、价值观不同,人生选择也会不同。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

活在当下,做好自己,别替别人瞎操心。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侯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如是说。

后记

一天的时间,茅侃侃这则新闻已经遍布了我的创业朋友圈,其实还有很多的人持有文初所说两种观点之外的第三种态度:缅怀而无言。

也许是大家都是感伤吧。最初的我也是如此,如大家一般,在感同身受中忙碌着,继续创业,搬砖。只是夜来人静,便不想多了点愤慨。是为文。

另外,我的团队一直保持招聘,欢迎来聊。坐标北京。一个追求同时满足快速成长和文化温度的团队。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行者慎思”(ID: shensing)。需要转载请在公众号中留言。

推荐阅读

小程序的前世今生(一):为谁而生?

每个人必修的人生基础课

人生这么长,你为什么着急要这么快获得成就呢?

25岁的李叫兽当了百度副总裁,这葡萄酸还是不酸?

我们会不会像逃离微博一样,逃离微信?

支付大战简史:支付宝 vs. 微信支付(连载一)

UBER vs. 滴滴,不只是情怀之争

(又名:阿里和腾讯的区别,就像土匪和书生的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