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之前,我对石黑一雄几乎一无所知,倒不是连这个名字都没听过,而是不清楚这位日裔英国作家是属于什么流派又是何种语言风格。

直至因为去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跟风买了这本据说是他最好的一本短篇小说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电影的选择上我也会喜欢那种似乎并没用什么高明的电影叙事也无所谓多特别的电影镜头然而却能时时刻刻抓牢你的心,让你随着人物的心境起伏而起伏的作品。

当我读完《小夜曲》里的第一个小故事时,我差不多已经爱上了石黑一雄的文字。他的语言正是我上述所说的那样,在平淡看似随意的铺排下却有着扎实的力量来撼动你。并不是激烈地颠覆你的思维,而是让你回头看看自己,有些部分似乎该重新审视一下,有些部分需要怜惜一下,有些部分是不是总是在暗处。

那些人物的故事和生活明明跟你的现实毫不相干,可是你却一下子就能明白他们为什么故作开心,为什么说了一句突然沉默了,为什么要撒谎,为什么难过,为什么要在最相爱的时候分离。他们的话语朴素、动作普通,但却让你感觉得到命运在提线上不停拨弄。这些可怜人儿,我,也是可怜人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黑一雄的《小夜曲》是关于爵士乐和爵士乐手的,这固然与他自身的经历有关:不得志的想要成为爵士乐手的石黑一雄选择了自己更大的一种才能,即写作。更重要的恐怕是爵士乐的风格如此适合表达现代社会的忧郁和孤独。求而不得的愤懑在低沉的吟呜中流淌成长河,缓慢而平静,却一直流淌着。偶发的明快音色象征着人生中某些美好的时刻,但不会持续太久。

这正是这些故事和爵士乐的契合。正是这契合感让这些故事变成自带背景乐的电影场景,变成和我们人生的某些选择和瞬间重叠的东西。当我们有时间怜悯自己的时候我们便可能需要这样的一本小说集,好让我们借助怜悯角色来安抚自己的苦闷。

社会日益变化,我们却只能被时间不断抛弃,即使一直向前,仍然需要时时看看镜中的自己。人处在社会中,就好像置身于浩瀚星河的一颗星,自己的位置永远只能依赖别的星星的坐标确定下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阅读《小夜曲》和观看《十三邀》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通过他人的故事来寻找一种共享的孤独。只不过《十三邀》的他人都有着更高的社会地位。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和这些更高地位的人一起咀嚼属于这个时代的孤独感。《小夜曲》亦是如此,那些爵士乐手们的故事也改头换面般地在其他领域的职人生活中展开。

石黑一雄的小夜曲,演奏的正是我们熟悉的都市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