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今年各家保险公司的开门红产品上市,我终于可以给这个号称史上最严新规的134号文件做做小结了。

134号文件是保监会在今年5月份的时候发布的,这个文件可谓是令整个保险行业震动,

根据这个文件的新规,各家保险公司的精算师大人们,可又要忙一阵子了。

不过这个文件带来的震动,很快就被很多脑洞很大的保险传媒们,转移到我们老百姓身上去了。

其中许多极富戏剧成分的分析,令我当时差点当成段子来看,也狠狠的赚了广大吃瓜群众的一波眼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时候,我都挺想知道,整天都是错过就是永远,写出这些带扭曲和误导的推广文案的那些老爷们,天天打自己的脸难道不疼吗?

我看了那么多次,我都感觉疼,不过认真想了一下,也许人家的工作其实就是为了打脸呢?

而很多代理人们也纷纷转发这类的文章,要知道百万代理人团队的力量可是强大的。

于是乎,很多人就知道了好像有这个什么134号文件,好像说保费又可能会贵了,万能险好像又出事了,短期返还好像没了。

为什么我要等开门红上市之后,我才写写小结呢?

因为这个134号文件是要求保险公司在2017年10月1号前完成整改的,

我很好奇对开门红的影响会是怎么样的,而事实证明,和我瞎猜的结果一模一样。

那么134号文件中,有什么值得我们注意的新规呢?

1、立下保险公司开发新产品应当遵循的几项基本原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中大部分的都是官方话术,这就相当于爸爸教育儿子:要好好学学,将来才能出人头地,然后儿子只要不停的:嗯~嗯~嗯,就过关了。

主要表达的就是希望保险公司开发的新产品以保险基本原理为根本,重点发展保障功能突出,符合损失分担、风险同质和大数法则的人身保险产品。

2、列出保监会支持鼓励发展的保险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段话最关键的就是,支持并鼓励保险公司在寿险产品费率厘定时,区分被保险人健康状况、吸烟状况等情况进行差异化定价,提高产品的科学定价水平。

这也是当时被各个推广文案重点放大的一句话,但我很好奇,这和涨保费有什么直接关联吗?为什么不会是健康体和超健康体更便宜了呢?

这里可以很负责肯定的说:

寿险保费不会出现大涨幅,现在不会,短期未来也不会,就算有变动,也会是下降。

保险是没有通货膨胀的说法的,保险的成本是风险概率,风险概率会通货膨胀涨价吗?

要是朋友圈里再看到这类推广的恐惧营销文,可以屏蔽了,因为转发这类文章的,要么不带脑子,要么不安好心;

别以为保险那么简单,可以人云亦云(抱歉,这里观点有点尖锐,因为我真反感看到这类文章)。

回来保监会的这个支持和鼓励保险公司做的事情,可以理解为爸爸对儿子说:加油,我觉得你考得上清华北大,但是现实是儿子现在的成绩在全班倒数。

这个鼓励折射出来的信息量其实大有深意,这涉及整个供求关系的置换。

要知道,在多年前,2011年,其实有家保险公司已经做到了这件事情。

那是一款产品由明亚保险经纪公司设计引进,中国人民人寿保险公司承保,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分保的精心优选定期寿险。

为我国首款区分被保险人健康等级的寿险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将投保人分为了优选体,标准体,次标准体等,共6个不同等级。

除了判断被保险人是否吸烟,还会考虑血压、胆固醇、体重指数等指标,并对6个健康等级赋予不同的费率。

据测算,身体健康的被保险人投保该险最多可比投保其他同类产品节省40%的保费。

这款产品完全符合134号文件的鼓励与支持,具有极高性价比,保障回归本质;

避免了健康人群对非健康人群的保费补贴,让保险价格与身体状况更加匹配。

当时这些设计虽在国外已经普及了,但在国内,可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诚意满满。

当年业内很多精算师都是购买的这款产品,要知道这是在2011年,而当时是以分红险为主流;

这款精心优选定期寿险的费率,就算是在当下,都具有竞争力。

而唯一门槛就是需要体检,而这个合理的门槛,在中国现状,可能就太高了。

这款精心优选寿险,并没有发挥出它的全部使命,整个保险市场,还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的走了6年;

到今天费率市场化的格局,才在纯保障功能上,不需要体检下赶上这款精心优选寿险。

现在的保险公司大多把体检的额度限在100万以上,否则,一般人买个30万,也要体检,几乎就打消了她的投保积极性,这便是现状,整个保险行业还处在供求关系的下游。

而要做到区分被保险人健康状况、吸烟状况等情况进行差异化定价,不体检几乎不可能实现,因为这样的如实告知其实形同虚设。

比如,我可以在投保的时候是没吸烟的,但是两年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后,两年后我变成了一个烟鬼,根据不可抗辩条款,保险公司根本拿我没辙。

所以,在我看来,要做好这条,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直到保险教育的深度达到一定的程度,这其中的供求关系稍微能有平衡点,也许就可以普及了。

而且,我至始至终没有说这会涨保费,相反,健康体和超健康体保费会下调,只有亚健康体才可能会有所上涨。

所以呢,综上所分析,现在保监会发出的这个鼓励,不正像是爸爸鼓励一个全班成绩倒数的儿子靠清华北大一样嘛。

至于还有提到的养老金应重点服务于消费者长期生存金、长期养老金的积累,这点我们结合接下来的内容来分析。

3、保险公司开发设计的保险产品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条很好理解,就是保监会对前面那么多官方语言的真正落到实处的规定,关键的改动就是首次领取要在5年后,并且部分领取不能超过20%。

因为这个改动,很多现有的两全险都要下市调整,请记住一点,不要去在意这种调整导致的下市,更不要因为这个而被营销的赶了最后一班车买这类产品。

因为,这不是什么限时抢购的下市,保险行业不存在这个道理,而是被要求调整的下市;

如果你买了,可能过了一个月,和这个名字一样,只是版本号由2016变成2017的产品又出来了,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这款新产品更利好消费者。

那些因为这种宣传去营销客户投保的代理人们,是否考虑过自己在客户心中的信任度是否会因为这些行为而消磨殆尽?

如果希望在保险行业长远走下去,需要认真思考一下,是否被保险公司透支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和自己辛苦搭建起来的信任成本。

至于这两个调整,会对消费者有什么影响吗?

我认为其实是没有的,因为如果你买这类的保险是为了短期理财?那么建议你去买银行理财产品更好。

买这些两全险,万能险,本来就是为了长期储蓄,保监会这个规定,只是约束了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避免保险公司靠短期理财的属性去诱导消费者而已。

从客户的实际利益而言,没有丝毫影响。

关于万能险不能再以附加险的形式设计

往期万能险在开门红中被配以附加险的形式,搭配主险的年金险,可以为主险的每年分红提供一个复利账户。

这样其实并没有给客户真的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收益,只是相当于让客户多了一个可以存钱的地方。

要知道年金险其实是每年返还生存金的形式存在的,返还的生存金作为客户可以自行领取出来放到理财工具中,是一样的一回事。

保险公司搭配这个组合,只是为了让钱尽量存在保险公司,同时,让这个收益看起来更美好。

当然不得不说的,这个万能账户,具备灵活性,并且收益对于养老准备来说也还算不错,我们可以额外存钱进去,享受5%左右的收益,当然这需要收点手续费。

这个万能账户算是令我们多了一个可以放鸡蛋的篮子。

那么现在保监会不让保险公司设计附加险形式的万能险了,怎么办呢?

嗯,那就以主险的形式呗,然后开门红的年金险就变成双主险呗,这是我当时看到这个规定的时候的第一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各保险公司还真就这么做了,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真就两个字:我去~太简单粗暴了吧。

那么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我也不再列什么数据了,也不瞎扯那些以此作为噱头的文案,直白易懂一点说;

就是作为主险可以更灵活调整保额,然后没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没有变好,也没有变差。

后序:

保监会每次的规范性文件都是雷声巨响,然后被保险公司各显神通的化作润物无声。

但毫无疑问的,保监会日益重视保险的保障功能,并也在努力引导整个保险市场回归保障的本质。

学会以独立思考的维度审视每次保监会发布的新规,就可笑看各种营销段子手们的自娱自乐,品鉴其中的恶趣味。

包括我这篇文章,何尝又不是一样的在自娱自乐的在炒着冷饭呢。

  • 每天上下班努力的碎片化学习的你,最后真的有对得起这份坚持的收获吗?何不来看看我家,看我给你排好的顺序的文章,每天进步一点点?

  • 原创不易,请关注,转发,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