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船上有26只绵羊和10只山羊,船上船长几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某学校的五年级小学生在试卷上遇到了这样一道题目:“一艘船上有26只绵羊和10只山羊,船上船长几岁?”试题的照片和学生们勇敢尝试的答案出现在中国社交媒体上,随后迅速传播开来并引发了争议。

尽管当地教育部门官员在第一时间就向人们做出了解释:这道题不是出错了,是为了强调“批判意识”。「顺庆区教育局1月26日发布声明说,这道考题意在“考察批判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有调查表明“我国小学生普遍缺乏对问题的质疑意识和批判精神”。」但是依然有很多人不肯买教育局的账,觉得这样的题目过于奇葩。

一名网友在微博上说:“这道题根本不合逻辑,老师知道答案吗?”

另一名网友问:“如果一所学校有26个老师,其中10个不思考,校长几岁?”

也有人认为,数学学科最核心的是逻辑。而羊与船长年龄之间,毫无逻辑联系。这道题的出题思路,更接近于网络段子的偷换概念。

显然,大多数的人都在纠结这道题的题目和答案二者之间的关系,很少有人在意上文教育局声明中所说的“批判意识”更准确的说是“批判性思维”。

因为和批判性思维相比,在中国的文化里,人们更加倾向于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为基础的“审辩式思维”。

「“审辩式思维是一种判断命题是否为真或者部分为真的方式,审辩式思维是学习、掌握、使用特定技能的过程。是一种通过理性达到合理结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间包含基于原则、实践和常识之上的热情和创造。」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虽然强调慎思、明辨,但更多的是在“适应”,强调“适应”某种现实。

西方的一些知识分子是“入世而不属世”,始终和社会保持一种张力,对现实社会是一种“理性的征服”;而东方的知识分子是“入世而属世”,对现实世界更多的是“理性的适应”。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自觉不自觉的更多是“理性的适应”,其实就是欠缺了某种批判精神。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更多的是强调如何满足、适应现实的需求。虽然说满足或适应现实需求是需要的,但过分强调适应,就很难有“想象的需求”,于是就少有原始的、颠覆性的创新。

▲摘自:李培根《批判性思维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批判性思维到底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就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既是思维技能,也是思维倾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甚至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把“批判性思维”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

在信息化达到前所未有程度的今天,人们一方面受益于信息的丰富易得,另一方面也不得不忍受信息爆炸 带来的麻烦:我们的所接触的信息中充满了谬误、陷阱、悖论和待解的谜团,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一个善于辩证思考的头脑,就很容用会被这些信息左右,作出不恰当的决策。

而批判性思维正是一种促进人们的理性决策而限制非理性决策的系统性思维。

格雷厄姆·萨姆纳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人类应具有的基本能力,男女都应该接受这种训练。这是我们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错觉、欺骗、迷信的唯一保证。

好的教育就是意味着能够给予学生以良好的批判性能力的发展。人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应该过多地受到传统的约束,人们应该能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相关的证据。只有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才能够说这种教育能够培养真正的好公民。

▲威廉·格雷厄姆·萨姆纳,曾任耶鲁大学教授达38 年 。主张社会进化论,著有《民俗论》。

就像下面这则运用批判性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典型故事「美国航天局研制出航天飞机后,始终被一个问题所困扰。那就是飞机上的一个零件总是出故障,花费很多人力物力一直无法解决。最后,一个工程师大胆提出:能不能不要这个零件?事实证明,该零件确实是没用的、多余的。」

当所有人把精力集中在如何提高和改进零件质量的时候,是不是需要大胆质疑一下“存在就是合理”这一古老的命题?批判性思维正是教会人们如何在复杂事物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