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关AI的新闻确实有些多:前端硬件,先有华为联合寒武纪推出第一款AI芯片手机,接着高通与商汤战略合作,然后是英特尔牵手阅面,以及旷视4.6亿美金破纪录融资;后端平台,先有阿里宣布发布AliOS开源,后有华为将联合英伟达。

Qualcomm与商汤宣布战略合作不久,今天商汤再有消息发布:迎来Qualcomm的战略投资。

说实在,Qualcomm投资企业不在少,然就国内而言,还很有限,业界为大家了解的一个是做硬件的移康智能,另一个则是做AI偏软件算法的商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AI引导的大数据物联网爆发点临近,各个企业AI动作频频,争先布局,尤其引人注意的无疑是两大梯队:前端如高通、英特尔芯片企业(包括华为海思),后端的亚马逊、阿里、华为等云平台厂家。

巨头稍有动作,肯定引起行业瞩目。

针对两大阵营的战略,已引起大家讨论。更多认为是两大阵营的对决:面对热火的AI,芯片及云厂家开始市场争夺?

其实不然。数据在哪边处理,是硬件前端还是应用后端平台,还是根据应用实际需求,前面笔者有写文《阿里高通布局背后:物联网时代,AI格局初定》对此浅解读。前端硬件及后端云平台是未来大数据时代,收集及处理数据的核心,更多的是前后配合,互为补充,而非竞争。

对此,浅做分析:商汤、旷视、阅面,都是基于视频图像分析,在智能硬件未大批量爆发时代,现在更多直接应用在智能机。倘若用户通过拍照的自动识别直接开机,其过程当然愈快愈好,最优方案无疑是基于硬件的集成;但如是通过图片识别后,需要调取用户个人的其他更多信息呢?这就需数据回到云端,来集中处理,然后再将结果在前端呈现。

此外,前端的适当处理,更是对冗余数据剔除,有效减少云端资源浪费的过程。

随着未来智能硬件海量扩展,同时基于前端的数据也将海量呈现,而这些数据都是需要回传到云端的吗?不见得。通过前端算法将无效数据排除,有效数据上传云端,做下一步深入处理。这将是未来前端硬件与云端平台前后配合的常见方式。

最后,多说点,不论高通、英特尔亦或者海思,为何都是选择了天朝梯队?不排除,在AI上中国正逐步赶超,但亦是全球领先局面?也不是,感觉更多是市场推动。这就像,为何阿里领衔的线上支付能在全国推广,且受到全球瞩目,真的是技术领先?要知道,阿里很多技术都在追随亚马逊。无疑,还是市场推动,AI亦然。

既然不是技术的问题,也就不害怕所谓欧美日韩的技术竞争。看看无线支付,基于无限潜力的市场,天朝也将是AI的老大。

来源:Timothy_Z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