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号所用的图片及文字均授权微信公众号 #文玩木艺# (欢迎关注,文玩讲解)

回家过年,永远是中国人年底的主题。一年一度的春运已经开始。“回家难”的背后实是“行路难”,解决春运矛盾,根本上是要解决交通问题。因此,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不忘修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春节是怎么回家的?古代的“高铁”和“大巴”又是什么样的?

秦代“高铁”:硬木轨路

在殷商时代,中国古人便十分重视道路交通的建设,在安阳殷墟考古中就发现了大量车马坑。到了秦代,中国的陆路交通水平突飞猛进,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修建了四通八达的全国性公路网,这给“春运”提供了便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於天下……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驰道是秦国的国道,从记载来看,驰道并不输于现代高速公路。折算一下,驰道宽达69米。不只路宽,路旁边还栽植松树,注意绿化降噪,这在当时算是世界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驰道,秦时还有直道、轨路等。这里所说的轨路,便是当时的“高铁“。当然,那时的轨道非铁轨,而是用硬木做的,下垫枕木,除了工程材料不同外,与现代铁路基本没有什么区别。马车行驶在上面,速度非常快。

古代“大巴”:畜力车

影响春运效率的,除了路况外,还有运输工具。在古代,驱车动力主要是人力和畜力。中国最早的人力车是辇,辇就是轿子的前身,之后又有痴车、独轮车、鸡公车、黄包车、三轮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长途运输特别是物流则主要靠畜力车,它就是中国古代的“大巴”。有马车、驴车、骡车、牛车等,其中马车是古代春运最主要的工具,和现代长途大巴一样重要,至今在北方个别地方仍能看到马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代“春运”全国统一价

为保证节日运输,中国古代有官办、商办、民营三类交通体系,但不论哪一种都是要收费的。节假日时,客运和物流费用会比平时贵一些,但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如在唐代,商业运输便有一个全国统一价,并设有最高和最低限价,连里程速度都有详细的规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费用方面,如果车载1000斤,走100里,运费是900文;每驮l00斤,走100里,运费是100文;走山坡道路,运费是120文。但即便走的全是山路,要价最高也不能超过150文;但走平坦道路时,费用再低也不能低于80文。人背、扛、抬,二人顶一驮收费。黄河和长江以及从幽州(今北京)至平州(今河北卢龙)上水16文,下水6文。其余的河上水15文,下水5文。

路费贵不贵?

以唐朝的为例,若是一个人要从北京回到石家庄过年,路程以300公里计算,大概得花多少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贵的,要数坐马车。唐代的标准速度,马车一天大概走70里;标准收费,马负重100斤,每走100里,收费是100文。虽然多数人都不止100斤。这么算来,要走300公里的路程,算上中途的休息时间,大概得十几天,路费要600文。加上这十来天的食宿,起码得准备一两银子。唐太宗年间,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4248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在唐代,一个身居北京的官员,要回到300公里之外的石家庄过年,若是全程都坐马车的话,路飞大概就得相当于如今的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