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争相建言献策。

昨天下午,政协第十一届杭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闭幕。此前,在“推进绿色亚运,打造生态文明之者”的专题会议上,参会的政协委员争相建言献策。2个小时内,20名委员发言。在委员们看来,杭州提出“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不仅要赛事中做到绿色生态,更应贯彻在赛前准备、赛后运维以及人们的理念中。

用建筑废弃物再生制造品建一座场馆

“杭州能不能率先在亚洲建起一座用建筑废弃物再生制造品的亚运场馆?”杭州市政协委员、杭州运河广告产业园总师办主任王其说,近年很多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在场馆建设中采用了绿色建材,特别是用建筑垃圾循环再生的建材产品。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42%的建材是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再生产品,吸引全球关注。

王其说,杭州每年产生建筑垃圾约1000万吨(2016年估算统计数字),不少企业也积极参与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再生产品的生产、推广和使用。至2017年底,国家建设部等主管部门已出台关于建筑垃圾再生建筑材料和制品检测应用标准11项,其余的再生建筑材料也明确可参照17项国家建筑材料、制品标准予以检测应用,给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推广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杭州也是国家首批建筑垃圾资源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可以说已具备可实施条件。

推行装配式建筑减少扬尘污染

在发言中,有两位政协委员不约而同提到,亚运会场馆建设要推行装配式建筑。

杭州市政协委员、杭州星罗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华说,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结合混凝土现浇技术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具有节能、环保、工期短、质量有保证等优点。跟传统建筑相比,产品质量更有保障、建筑污染得到控制、大量减少建筑工人,“预制装配式现场节能环保,减少了脚手架搭设、现场砌筑、现场抹灰等工序,最大化实现绿色施工,至少可节约80%的用水量,70%的能源损耗量。”

杭州市政协委员、萧山东南网架集团总工程师周观根说,绿色建筑需要应用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而杭州目前非常缺乏对此既有系统研究又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还未培育出与绿色建筑相适应的墙体材料、厨卫系统、装饰装修、建筑部品、连接配件等产业链的龙头企业,未形成绿色建筑产业链,致使绿色建筑造价偏高、性能偏低,“最好能制订一个标准,量化绿色的概念。”

室内空气质量同样要受重视

杭州市政协委员、浙江开明画院画师王玮提出,在注重绿色建筑的同时,还要保障场馆内公共场所空气质量。“据《每周质量报告》调查显示,超70%的受访者反映在环境舒适度较差的公共场所,普遍有头晕、胸闷、乏力、恶心的现象。”这或是空调引起的,或是建筑装修材料造成的,“在亚运会之前,应对现有的公共场所进行一次集中性的普查且提出针对性意见,对新建公共场所按标准进行装修及运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