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为什么叫“咽最后一口气”

死亡的发生通常难以精确预测,或可能发生猝死;也有可能在生与死之间徘徊数小时甚至数天。

即便是后者,人们也往往会错过亲人的最后一刻。

只有,被亲人密切关注的后一种死亡,“咽最后一口气”才有可能被亲人观察到。

为什么叫“咽最后一口气”呢?

因为,死亡最后常涉及呼吸衰竭,而表现在呼吸的系列变化:

呼吸沉重:稍早,可能会因为肺部充血、水肿,呼吸变得沉重、气管喉部痰液不易排出呼吸时咯咯作声、

哈欠:在最后一段时间,即使在无意识或迷迷糊糊状态下,也可能经常打哈欠。这是可以吸入更多氧气的一种自然反应。

张口呼吸:在最后阶段,即使是清醒的,也通常不会(“懒”)作出反应,也往往不会说话,而是常常张开嘴巴进行很大声的的呼吸,听起来像是大声的打鼾。这是由于,一方面呼吸道周围肌肉张力降低,呼吸道趋于变得的狭窄;另一方面,呼吸障碍导致缺氧成为常态,正常的通过鼻腔的吸气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因为需要优先满足氧气需求,也就没有“多余的气流”来供说话。就如同“呼吸法”评定运动强度,能说话不能唱歌为中等强度,不能连续说话为高强度运动一个道理。

呼吸模式的变化:更晚一些时候,可能开始出现呼吸节律的改变。表现为快速深呼吸与平静或看似中断呼吸交替出现的现象。这是因为,驱动生理性呼吸的因素是血液二氧化碳浓度而不是低氧浓度。正常的呼吸已经不能保证足量排出体内二氧化碳,血二氧化碳集聚,氢离子直接刺激吸气中枢进行急促深度呼吸。这个过程排出集聚的二氧化碳,刺激减弱,就会回归平静甚至中断呼吸。临终的人们常常表现出这种周期性呼吸,被称为潮式呼吸(Cheyne-Stokes呼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死亡喉音:由于脑干生命中枢抑制,吞咽和/或咳嗽反射减弱或障碍,呼吸道和口腔分泌物都难以排出或下咽,积聚在喉间或气管上部,呼吸时发出阵阵咔嗒声。这是生命终末期的一个强烈的征象,因此称为死亡喉音。

最后的呼吸:真正的死亡常发生在瞬间,生命最后时刻的呼吸常表现为似乎仅有可见的呼气,而看不到明显的吸气。这在民间常称“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

然而,真正死亡来临的那一瞬间,常表现为“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现象的终止,表面看上去反而像是“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这就是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来由。

死亡的其他迹象

除以上呼吸方面的变化,死亡来临时,身体还会表现出以下迹象:

四肢发凉:特别是身体远端的腿部和手脚变凉,肤色也会变成青紫色。这是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导致循环障碍的结果。

茶色的尿液:液体摄入缺乏,特别是肾脏血流量急剧减少,尿液量极度减少(24小时少于100毫升就称为无尿),尿液高度浓缩的结果,有时还伴有浓重的异味。

二便失禁:脑功能障碍,导致括约肌失能的结果。

躁动和不安:最后时刻,往往部分或者全部失去意识,但是生命现象认为存在。某些生理障碍引发的不适还存在本能的生理反应,常表现为躁动和不安。有时还会出现无意识的哭泣。

这时,医务人员常会给注射镇静剂来控制。

肤色变暗、青紫:心脏和循环功能障碍的加深,血液流动变慢,局部甚至出现凝结,这在身体近地面,特别是脊背、臀部更显著,淤血斑块看起来像皮肤软组织损伤的淤青。

气味:代谢的障碍,有时会从呼吸、皮肤散发出烂苹果或指甲油去除剂样的气味。如果是胃肠道疾病致死,肠道排出的气体的味道会更醇厚一些。

最后的感受

由上所述可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表现出来的是脑、心脏、呼吸的障碍、衰竭、乃至完全失能的征象。

由于大脑产生和维持意识的新皮层对缺氧最为敏感,在生命最后时刻,人往往陷入意识部分和完全的障碍,所表现出的往往仅仅是脑干基本生命中枢活动的迹象。

我们知道,人对无论来自外界还是身体内部的各种刺激的感觉和感受,都是大脑新皮层的功能,是主观的。

由于生命终期,大脑新皮层率先出现功能障碍甚至关闭,其实上,频死者往往不会感受到痛苦。

即使在守候的亲人看来,他们经历的呼吸困难、窒息、躁动甚至挣扎“理应”是极其痛苦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死亡的真正痛苦常常不是逝者所能感受到的,而是加之于亲近的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