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语:

有一个人跟巴菲特差不多齐名,叫罗杰斯,他不是学金融出身,别人问他,杰出的投资家应该去读哪些书?罗杰斯说,应该读两种书:一种是哲学,一种是文学。

罗杰斯是现代华尔街的风云人物,被誉为最富远见的国际投资家,像他这种特别会赚钱的投资家金融家,竟说懂商业大智慧的杰出投资人应该读哲学和文学。

在我们的常规观念里,哲学、文学都是些没什么实用的书,与商业赚钱似乎根本没多大关系。好吧!这可能正是我们很多人至今都还摸索不到商业赚钱智慧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于哲学、文学与商业智慧的关系,今天特分享一篇在脱口秀节目《冬吴相对论》里,著名主持人梁冬和《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社科院哲学硕士吴伯凡的对话:企业家为什么需要哲学和文学?

01

梁冬:有一个调查显示,美国100强CEO的书柜有超过90%的书籍都和经济基本无关,这有些令人意外,本以为企业家对经济、管理、财务最有兴趣;

而中国一家图书公司也发现,现在中国企业家越来越不喜欢看企业管理的书,反倒喜欢看宗教类、心灵类、哲学类的书。伯凡老师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吴伯凡:我是学哲学的,也研究过宗教,有一回我在深圳的游艇会见到一位老板,他说一直喜欢看我的宗教相关文章,一直想跟我聊一聊。

其实,宗教与生意是相通的。按照商业的眼光来看,宗教就是一个投资回报。在中世纪,教会是拥有财产最多的组织,它在经营财产时必须要请那些与神职无关的人来做商业业务,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职业经理人。

大家思量一下:我们在商学院学的那些东西到底跟一个企业关联度有多大?有很多杰出的企业家,他们不是读了商学院才成为老板,是因为做了老板才去商学院。

相反,宗教传统和商业传统的关联度很强。我举个例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在美国你要是借钱,如果你不是教会的人,你是借不到钱的,如果你不是一个信徒的话,银行对你的个人品行没法评估,最重要的是没有一个组织为你担保。

你发现美元里头有几个字:IN GOD WE TRUST(以上帝的名义我们信任这张纸),当然这有历史渊源的问题。我想说的是,正如萨姆·沃尔顿所说:世界上没有什么纯而又纯的商业真理,所谓商业真理,只是把那些古老的真理认真地、全身心地运用在你的商业行为当中。

沃尔玛秉承一个商业理念是什么?就是《圣经》里头讲的“己所欲施于人”。他说你建一个商店时,你最想得到什么?对,是便宜,用最少的钱买更多的产品。这就是他的经营理念,是一个古老的真理,然后在这个商业里头全身心地去运用与践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梁冬:那就是所谓的商业问题,其实只不过是人们的真实问题,在商业领域里面的某一些反映。那么,你觉得现代商人焦虑的本质是什么?他们最大的问题源头在哪里?

吴伯凡:作为一个企业家,大家关心的是商业问题,但如果往深层去,他的真实焦虑、真实困惑往往不是商业的,而是人类最基本的那些焦虑。

我自己有一个经验,跟企业家刚开始接触时,就会谈一些关于经营管理、品牌战略、系统流程的问题,接触深了以后,跟我谈得最多的是关于身心灵的问题。身体的健康、内心的健康、心智的健康和灵魂的健康,这是他们很关注的。

远大的总裁张跃说,他以前关注的是生意,现在关注的是生命。有一本书叫《人生下半场》,它讲的就是40岁以前大家关注的都是成功,40岁以后关注的是意义。这一点,我从跟张跃的谈话当中就能感觉出来。

成功了又能怎样?当你什么都不太缺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真正缺的东西根本就没有解决,这就是关于身心灵的问题。当你在一个很浅的层面上经营企业,把企业当成一个赚钱机器,不停从里头拿钱出来,这根本不能解决他自己真正关心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梁冬:那么商业界到底应该关注什么样的话题。伯凡老师您是学哲学的,请您从哲学角度谈一谈商业问题。

吴伯凡:当别人问我说你是学哲学的,怎么跑来研究商业问题?我就给他举一个例子:著名的金融投资家索罗斯就是学哲学的,索罗斯在商务艺术馆出了好几本书都是哲学书。

我有一回跟一个在银行工作的高管谈到《道德经》时,引用了一句话,叫“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也,斯恶也”。当时他听了以后一愣,他说这个原意是什么?

我跟他解释以后,他说这个道理实际上在金融业同样适用,在股票市场上人人都知道这是一支好股票的时候,它一定会害人的。

如仁义道德,是很好的,天下都知道仁义道德是很好时,这就一定会出现很多的伪善,就是满嘴仁义道德。当天下都知道这个东西是很好的时候,一定会趋之若鹜,它就一定会变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梁冬:在这个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您觉得数据对于一个企业家、领导者真的那么重要吗?

吴伯凡:数据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IBM对知识分为四级,最底层的叫数据,数据之上才能形成信息,它是经过提炼的数据;信息之上是知识,知识再往上是智慧。

这是一个金字塔,数据很多,信息相对少一些,知识就更少,智慧最少。

我们在经营企业时,真的是一点都不缺乏数据、信息、知识,最缺乏的是智慧。所谓智慧,它不是说对具体某事某物的一个技巧和技能,它是一种态度、一种境界。

十个人面对同样的商业机会及宏观经济态势,他做出的判断与决策是很不一样的,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他们看到了不同信息,不是因为他们拥有不同知识,而是他们头脑中的境界和洞察力,他们看事情的方式和处理事情的智慧不一样。

有一个人跟巴菲特差不多齐名,叫罗杰斯,他不是学金融出身,别人问他,杰出的投资家应该去读哪些书?罗杰斯说,应该读两种书:一种是哲学,一种是文学,因为只有从这两种书里你能感受到人性是什么东西。

尤其是在资本市场上,最终较量的不是那些谁都能写成书的投资技巧,最终是一种人性的较量。你对人性的感知力与把握力,导致你的决策跟别人不一样,这就是你的高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