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环境

作为千千万万个读书自媒体平台中的一员,我们常作反思,在整个媒体环境中我们处在怎样的位置。

想要知道自己处在什么位置,就要先观察他人的位置,再来反观自己。

在多数人看来,读书类的自媒体,就是将书本梗概提炼,呈现给读者,在节奏快的时代以便为大家节约时间或填补大家碎片时间的空白。

那么问题就出现了。

多数自媒体平台都会以读后感的形式向大家呈现书籍内容,那么就会有一个大的弊端,读者最后接受的变成了压缩的书籍面包加编辑的个人情感佐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看起来无害,易被接收,一旦陷进去,读者的思路就会被编辑的思维带走,一旦形成固化思维则很难再被改变。这对于学习是百害而无一利。

没人知道编辑经历过什么,不知道他有怎样的经验,更不了解他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这样被牵着走,读者就丧失了自主学习以及思考的机会,而这也就背离了当初为了学习来看读书类自媒体的目的。

学习这件事本身就枯燥,为了能让读者尽快接受自己,许多平台都会有意无意增添一些情感经验,为的是让读者有共鸣,留住读者,也许有的时候你根本没有注意到,但是你已经被带到了他想让你走的路上。

那么我们到底在做什么?

我们在做的就是理性的看待每一本商业经典书籍,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策略、每一个实战总结的理论都出自原作者之笔。熟读整本书,提炼每一章节的骨架,再根据作者的文章往骨架上填血加肉,使其饱满。

有人会问,那你删减的东西不还是根据你的思维去做的吗?

NO!不是这样的!

我们删减东西根据以下几种原则:

  1. 1. 中国市场不适用的(比如:英文字母的文字游戏,多种宗教斗争等等)。

  2. 2. 作者为了推销书而增添的个人成功履历(因为当时作者在写这本书时他也不知道这本书会不会广为接受,为了推销会为自己宣传)。

  3. 3. 英文翻译中文过程中,会有一些语言逻辑和句式结构问题需要重新梳理。

  4. 4. 因为我们是从结果看开始,一些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中国社会的理念的会被删去。

所有原则都要出于理性,遵从书籍原作者。

我要说的是,学习就是要纯粹,真理是要被铭记的,不能被感性遮住双眼,想要纯粹的学习关注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