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微博上一条sony香港的拜年广告赢得了很多人的转发。广告里穿着财神服饰的长发卷毛哥和同样简朴的复古广告方式彷佛让这个看起来先进超前的冷科技世界多了一些年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旧日的土味却成了今日寻回记忆的源头。曾经那些简单无脑的欢乐现在似乎已经很难再追得回来了。是的,即使同样是简单无脑,当下的装傻充愣因为近在咫尺,过于真实而使人尴尬,所以才会有似乎以前认为难看得紧的片子倒比现上映的好一些,今年的春晚往往远不如去年的假假真真虚虚实实的感觉。

所以要说以前的贺岁片有多么高级是没有意义的,但回忆当时真切的笑声乃至重看去追回那种快乐却是我们此刻最希望做到的。只不过,桃花依旧在,人心还是不是那颗旧的心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猜猜是哪部电影的班底)

那么什么样的电影算贺岁片呢?在我看来,只有一个标准可以评判,那就是,电影的结尾是否会有一众演员起拱手向荧幕外的观众拜年的部分。只要拥有这样的一个部分,这部电影就一定是我心中不折不扣原汁原味的贺岁片,比如1993年的贺岁电影《花田喜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尾不仅有所有主要角色的拜年镜头,更增加了一小段合唱粤曲和数个NG镜头,不让观众不乐到字幕结束为止不罢休啊。但是《花田喜事》并不是首创,事实上同样的一组粤曲加拜年镜头在1992年的《家有喜事》里已经用过一次了,并且粤曲的表演时长还要稍微长了那么一丢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同样的方式使用过两次?答案也真的很简单:因为这两部的导演都是同一位啦,高志森。

所以当《97家有喜事》到了这个部分的时候,拜年的方式和阵容就发生了不少变化。只不过个人觉得引出方式不那么有趣,虽然人数倒是多了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喜事系列的贺岁片之外,还有X星报喜系列。

最早的是1988年杜琪峰(你没看错,就是他)执导的《八星报喜》,然后便是十年后高志森再一作《九星报喜》。这个系列最看得出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明星阵容有什么区别。除了黄百鸣一如既往地出现在贺岁片阵容之中,周润发、钟楚红、郑裕玲便被更加年轻的一代张国荣、吴倩莲、黎姿所替代了。真是见证了香港娱乐圈改朝换代的变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从九十年代的贺岁片里,出现了更多唱歌舞蹈的部分,似乎单纯的搞笑已不足以让这部贺岁目的的电影更加热闹喜庆。

《九星报喜》正是这样一部夹杂众多演唱片段的贺岁音乐电影,也不枉费请了更多的诸如钟镇涛李慧敏等歌坛明星撑场。一言不合就唱歌基本是这部贺岁片的主要节奏。耳熟能详的民歌山歌流行歌曲的旋律重新配上编剧杜国威(想想他是讲述粤剧奇才的那部《南海十三郎》的编剧,就很想得通了)亲写的歌词,活泼诙谐,琅琅上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这些在香港电影工业鼎盛时期出现的贺岁片,其模式也基本是固定成型的。故事情节符合些许波折注定团圆的总基调,也努力制造好事多磨柳暗花明善恶轮回等传统观众一定会买账的戏剧冲突。笑料不一定要又多又猛,但求点到为止,绝不喧宾夺主,只为节日里的欢乐锦上添花。

这便是贺岁片的贺岁之根。从来拼的都不是猎奇的视效,而应该是好的段子包袱。但求一乐的本质却也越来越难以被真心实意地贯彻。也不知道是人们再也难以轻易被取悦还是电影人们的笑神经已经发达不起来了。

冇得拣,拣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