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大年三十开始,心情莫名变得低气压,

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从前,天天盼着的就是过年的那天,

但现在,我好像想要逃避。

我最害怕应付一大帮一年碰不着几次面的亲戚,

有些我连怎么称呼都不知道,

更别说以后要我的孩子怎么称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就是这么一些人,总对你充满好奇

小学中学问成绩,

大学以上问恋爱,问工作,问收入……

更可怕的是各家亲戚孩子的“攀比”

比成绩,比学校,比工作,比媳妇女婿……“比比皆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时候我只能沉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说要放下手机,多陪父母亲人,

我是赞同的,但实在无法招架,并且不想理会那些陌生多于熟悉的亲戚时,

手机,被我认为是最伟大的发明,

它给我一个借口去转移或者中断他们的话题,

因为我一般不太会处理尴尬的对话。

大年初二已经过去了,这两天去了不少饭局,见了不少亲戚,

陪笑陪吃陪聊让我身心疲惫,

可是才大年初二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慢慢发现年味淡了不只是因为仪式感的缺失,

更因为我们长大了,一大批习惯独立的,充满个性的90后独生子女长大了。

我们不喜欢迎合长辈,不喜欢安分地坐着,更多时候只想“放飞自我”,

最怕也最难面对的是父母长辈的不理解。

当过年变成了“拷问”,变成了晒“成绩单”,那就让年轻人避之不及了。

一旦想要避开,那节日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时候,我觉得去拜年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因为有红包。

长大后,我发现生活在广东,压岁钱是真心少,

尤其是最近看到了“全国压岁钱地图”,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今天,我刚收了一个五块钱的红包,

今天的最高面额是十块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看春晚是一个传统,

而坦白说,生活在粤语区的我小时候连春晚是什么都不知道,

只不过现在习惯了开着电视,在微博上吐槽一下。

所以,那些既有的仪式对我而言也就仅此而已,

唯一让我对春节还有点憧憬的就是亲情了,

这也恰是它的内核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说一句,再怎么不乐意面对七大姑八大姨也好,

对真正关心自己的亲人,还是要多一点真诚,少一点敷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